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悖论:人们认为清朝黑暗至极,但教科书又认定康乾时期是盛世

0
分享至

很多人很多人认为,清朝是一个奴隶制王朝,残酷吸食人民鲜血,无疑是一段黑暗至极的时期。但为什么,教科书又认定康乾时期是一个盛世呢?

提起清朝,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辫子、剃发、八旗和那句“留头不留发”。

再加上影视剧里那些挥鞭如命的官吏、压榨百姓的贪官,清朝在很多人认知里几乎就是“封建压迫”的代名词。

但奇怪的是,同样的清朝,在2025年依然在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治下的百多年,却被称为“盛世”。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个“吸血”的王朝,怎么能有“盛世”?

其实所谓“康乾盛世”,不是因为皇帝的龙袍多华丽,也不是因为宫廷戏演得精彩,而是因为,在那段时期,中国确实完成了从多灾多难的明末乱局,到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国家治理转型。



首先要说的,是税负问题。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最怕的不是皇帝太强,而是地方官太贪。

康熙年间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直接让人口增长不再带来税收压力;

雍正又在这个基础上推进“摊丁入亩”,让征税从按人头转向按土地,农民终于不用因为多生孩子而被加税,这在封建社会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这些改革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政令,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几亿人的生活。

明朝时期,成年男性每年要无偿服徭役一到三个月,缺席还得交钱补上。

到了清朝,这套制度被逐步废除,匠户、军户这类世代为国家服劳役的“职业户籍”被一刀切掉,差不多有2000万人因此获得自由身份。

这在今天看来像是“废除户籍歧视”,但在当时,就是“制度革命”。

税轻了,人自由了,生产也跟着上去了。

清初全国人口大约7000万,到乾隆末年膨胀到4亿,耕地面积从5亿亩扩大到10.5亿亩。一个国家的人口和粮食产出能在一百年间翻几倍,也是治理能力的体现。

有人说八旗是清朝的“特权阶层”,没错,但也别忘了他们的职责是干嘛的——驻防。

三分之二的八旗兵力常年驻扎在北京和边疆,尤其是今天的新疆、西藏、蒙古一带,清朝基本终结了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的南下劫掠。

乾隆平定准噶尔之后,丝绸之路重新通畅,西北贸易额上涨了三倍。安全感换来的商业繁荣,就是最朴素的“和平红利”。

对比一下明朝的“九边重镇”,军费开支长年占到国家财政的七成,结果还是挡不住边患不断。

而清朝通过低成本的边疆管理,换来了近200年的北疆稳定。这种治理方式,放在今天就是“有限军费、最大收益”的典型案例。

乾隆在位期间,全国性的钱粮减免就搞了五次,漕粮减收三次,折合下来相当于3亿两白银,几乎是当时15年的财政收入。

而国家的财政储备在他手上也达到了顶点,年均结余6000万两,最高时达8182万两,换成今天的概念就是“财政健康、中央有钱、地方能花”。

再加上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设置常平仓储粮,清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至少有基本的制度应对。

但问题是,如果一切都这么好,清朝怎么会在鸦片战争中败得那么惨?这就得说到“盛世”的悖论。

康乾时期确实把传统农业文明推到了顶峰,粮食产量占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但工业呢?完全停滞。到大清朝最辉煌的时候,全国铁产量还不到英国的五十分之一。

军事上呢?清朝的火炮射程只有英军的一半,还常常炸膛。

更关键的是清朝强化了儒家正统,科举制度成了压制思想的“筛子”。只要你不背书、不写八股,就永远进不了权力圈。

科技、工程、商业这些“实用之学”,在朝廷眼里不值一提。

结果就是,欧洲搞工业革命搞得热火朝天,清朝还在讨论“诗礼传家”。

和珅这样的超级贪官,贪的银子相当于国家15年财政收入,没人敢动他。一个盛世,最终被内部的腐败和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一点点掏空了地基。

所以说,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盛世,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

从中国内部来看,是的,税轻了,人多了,边疆稳了,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算得上是封建社会的“最优解”。

但从世界的维度看,它在闭门造车,全然不顾外部世界的规则变化,错失了现代化的黄金起点,最终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康乾盛世的教训就在这:繁荣,不等于进步;稳定,不等于发展。

2025年的今天,我们不需要复制“盛世”的样貌,而要理解“盛世”背后的逻辑和代价。

真正的强盛,不是让世界来仰望,是有能力看清世界、迎接挑战、不断自我更新。呢?

提起清朝,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辫子、剃发、八旗和那句“留头不留发”。

再加上影视剧里那些挥鞭如命的官吏、压榨百姓的贪官,清朝在很多人认知里几乎就是“封建压迫”的代名词。

但奇怪的是,同样的清朝,在2025年依然在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治下的百多年,却被称为“盛世”。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个“吸血”的王朝,怎么能有“盛世”?

其实所谓“康乾盛世”,不是因为皇帝的龙袍多华丽,也不是因为宫廷戏演得精彩,而是因为,在那段时期,中国确实完成了从多灾多难的明末乱局,到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国家治理转型。

首先要说的,是税负问题。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最怕的不是皇帝太强,而是地方官太贪。

康熙年间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直接让人口增长不再带来税收压力;

雍正又在这个基础上推进“摊丁入亩”,让征税从按人头转向按土地,农民终于不用因为多生孩子而被加税,这在封建社会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这些改革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政令,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几亿人的生活。

明朝时期,成年男性每年要无偿服徭役一到三个月,缺席还得交钱补上。

到了清朝,这套制度被逐步废除,匠户、军户这类世代为国家服劳役的“职业户籍”被一刀切掉,差不多有2000万人因此获得自由身份。

这在今天看来像是“废除户籍歧视”,但在当时,就是“制度革命”。

税轻了,人自由了,生产也跟着上去了。

清初全国人口大约7000万,到乾隆末年膨胀到4亿,耕地面积从5亿亩扩大到10.5亿亩。一个国家的人口和粮食产出能在一百年间翻几倍,也是治理能力的体现。

有人说八旗是清朝的“特权阶层”,没错,但也别忘了他们的职责是干嘛的——驻防。

三分之二的八旗兵力常年驻扎在北京和边疆,尤其是今天的新疆、西藏、蒙古一带,清朝基本终结了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的南下劫掠。

乾隆平定准噶尔之后,丝绸之路重新通畅,西北贸易额上涨了三倍。安全感换来的商业繁荣,就是最朴素的“和平红利”。

对比一下明朝的“九边重镇”,军费开支长年占到国家财政的七成,结果还是挡不住边患不断。

而清朝通过低成本的边疆管理,换来了近200年的北疆稳定。这种治理方式,放在今天就是“有限军费、最大收益”的典型案例。

乾隆在位期间,全国性的钱粮减免就搞了五次,漕粮减收三次,折合下来相当于3亿两白银,几乎是当时15年的财政收入。

而国家的财政储备在他手上也达到了顶点,年均结余6000万两,最高时达8182万两,换成今天的概念就是“财政健康、中央有钱、地方能花”。

再加上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设置常平仓储粮,清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至少有基本的制度应对。

但问题是,如果一切都这么好,清朝怎么会在鸦片战争中败得那么惨?这就得说到“盛世”的悖论。

康乾时期确实把传统农业文明推到了顶峰,粮食产量占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但工业呢?完全停滞。到大清朝最辉煌的时候,全国铁产量还不到英国的五十分之一。

军事上呢?清朝的火炮射程只有英军的一半,还常常炸膛。

更关键的是清朝强化了儒家正统,科举制度成了压制思想的“筛子”。只要你不背书、不写八股,就永远进不了权力圈。

科技、工程、商业这些“实用之学”,在朝廷眼里不值一提。

结果就是,欧洲搞工业革命搞得热火朝天,清朝还在讨论“诗礼传家”。

和珅这样的超级贪官,贪的银子相当于国家15年财政收入,没人敢动他。一个盛世,最终被内部的腐败和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一点点掏空了地基。

所以说,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盛世,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

从中国内部来看,是的,税轻了,人多了,边疆稳了,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算得上是封建社会的“最优解”。

但从世界的维度看,它在闭门造车,全然不顾外部世界的规则变化,错失了现代化的黄金起点,最终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康乾盛世的教训就在这:繁荣,不等于进步;稳定,不等于发展。

2025年的今天,我们不需要复制“盛世”的样貌,而要理解“盛世”背后的逻辑和代价。

真正的强盛,不是让世界来仰望,是有能力看清世界、迎接挑战、不断自我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2年内全面替换,马斯克这刀砍向谁?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2年内全面替换,马斯克这刀砍向谁?

蓝色海边
2025-11-17 02:11:55
地方国资甩卖房产,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地方国资甩卖房产,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牲产队2026
2025-11-17 15:32:42
蔡崇信的“第一把火”——“阿里版顺丰”,静悄悄地撤退了

蔡崇信的“第一把火”——“阿里版顺丰”,静悄悄地撤退了

新商业派
2025-11-17 11:21:45
熊向晖63岁申请离休,荣毅仁听说后亲自邀请:欢迎来中信公司工作

熊向晖63岁申请离休,荣毅仁听说后亲自邀请:欢迎来中信公司工作

舆图看世界
2025-11-17 08:00:03
邓家佳在重庆吃烤鱼被偶遇,小姨妈气质绝了 脸小精致 美得恰到好处

邓家佳在重庆吃烤鱼被偶遇,小姨妈气质绝了 脸小精致 美得恰到好处

陈意小可爱
2025-11-16 03:34:50
退房时前台说消费2888元,我:单身一人,经理调监控脸色大变报警

退房时前台说消费2888元,我:单身一人,经理调监控脸色大变报警

黄家湖的忧伤
2025-11-14 11:53:29
华为Mate 80 Pro Max官宣!居然长这样

华为Mate 80 Pro Max官宣!居然长这样

泡泡网
2025-11-17 11:33:14
85年我退伍返家途经三门峡,帮一个女人买张车票,竟改变了我一生

85年我退伍返家途经三门峡,帮一个女人买张车票,竟改变了我一生

冒泡泡的鱼儿
2025-11-16 14:03:09
蒙古如今开始后悔,独立已成定局,面对现实只剩下无可奈何

蒙古如今开始后悔,独立已成定局,面对现实只剩下无可奈何

负面黑洞
2025-11-06 15:27:48
女性第一次性生活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女性第一次后这些变化大

女性第一次性生活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女性第一次后这些变化大

说点事
2025-11-08 14:49:53
傅作义起义前收到老蒋密电,蒋:多年情分,求你一件事!傅:同意

傅作义起义前收到老蒋密电,蒋:多年情分,求你一件事!傅:同意

博览历史
2025-11-16 13:20:03
70多岁老人要提前做好五个准备,最后一个很重要,有人却讳莫如深

70多岁老人要提前做好五个准备,最后一个很重要,有人却讳莫如深

情感大使馆
2025-10-30 10:28:22
杨兰兰最新:不上课、不社交、英语差,喜欢买买买,香奈儿VVIP

杨兰兰最新:不上课、不社交、英语差,喜欢买买买,香奈儿VVIP

麦大人
2025-10-09 16:23:06
奥迪“放大招”!豪华纯电SUV续航605km,从28.99万降到16万

奥迪“放大招”!豪华纯电SUV续航605km,从28.99万降到16万

隔壁说车老王
2025-11-17 07:46:54
郑丽文又有大动作,当着日媒的面、直接说出心里话,绿营瞬间炸锅

郑丽文又有大动作,当着日媒的面、直接说出心里话,绿营瞬间炸锅

近史博览
2025-11-17 11:01:30
最后大狂欢!超级宠粉的「新有菜」引退作情报即将揭晓!

最后大狂欢!超级宠粉的「新有菜」引退作情报即将揭晓!

素然追光
2025-11-17 00:43:54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太嚣张!山西反杀案当晚申家儿子不在场,郭某夫妇竟对警方撂狠话

太嚣张!山西反杀案当晚申家儿子不在场,郭某夫妇竟对警方撂狠话

爱写的樱桃
2025-11-16 21:36:38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才知道,原来微信还可以“监控”对方聊天记录,不知道可惜了!

才知道,原来微信还可以“监控”对方聊天记录,不知道可惜了!

CG说科技
2025-10-24 18:36:15
2025-11-17 16:11:00
扶苏聊历史 incentive-icons
扶苏聊历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4853文章数 57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台34个团体严正抗议:拒绝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头条要闻

台34个团体严正抗议:拒绝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二次封后的宋佳凭什么狂妄?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荣威M7+豆包大模型 用车机AI策划说车视频怎么样?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旅游
家居
房产

数码要闻

华硕天选6X台式机评测:酷睿Ultra 5处理器稳定高效 专业售后使用更安心

教育要闻

12岁小学生自杀

旅游要闻

安徽黄山:云涛卷翠 天地共成诗画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