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游泳小将徐放在比赛中。新华社发
![]()
冠军山东队刘培鑫、赵一朴、李易峰、张展硕和教练金浩(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新华社发
在十五运游泳比赛中,青岛健儿劈波斩浪奋力拼搏,用一枚枚奖牌展示了“游泳之乡”的深厚底蕴。18岁的张展硕加冕“四冠王”,并3次打破青年纪录,22岁的徐放夺得1金2银,19岁的刘培鑫1金1银1铜……青岛泳将之所以能在本届全运会上大放异彩,得益于青岛蹚出了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18名青岛泳将征战全运
参加十五运游泳比赛的青岛选手共有18人,其中男运动员8人、女运动员10人。男运动员当中,张展硕的参赛项目分别是男子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400米个人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和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徐放的参赛项目分别是男子50米蝶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刘培鑫的参赛项目分别是男子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4×200米自由泳接力、10公里马拉松游泳,李易峰的参赛项目分别是男子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200米个人混合泳、400米个人混合泳、4×200米自由泳接力,段昊禹的参赛项目分别是男子100米仰泳、200米仰泳,宋远祥的参赛项目分别是男子100米仰泳、200米个人混合泳、400米个人混合泳,王骏腾的参赛项目分别是男子100米蛙泳、200米蛙泳,梁家玥的参赛项目是男子200米自由泳。
参加本届全运会游泳比赛的10名女运动员当中,柳茹涵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8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200米个人混合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曲佳凝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100米蛙泳、200米蛙泳、200米个人混合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陈姿佃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50米蛙泳、100米蛙泳和200米蛙泳,岳宜佳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200米蝶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战佳文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100米仰泳和200米仰泳,南玥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200米自由泳和200米蝶泳,肖昭和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100米蝶泳和200米蝶泳,于珍珠的参赛项目分别是女子2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王璐的参赛项目是女子100米蛙泳,王璇的参赛项目是女子50米自由泳。
硬件提档升级筑牢根基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长盛不衰的重要支撑。这一点在十五运比赛中大放异彩的青岛泳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著名的“游泳之乡”,游泳运动在青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游泳竞技成绩更是十分突出。青岛游泳队早在1960年就已经成立;1987年,市体委将游泳列为重点项目,市体校开设游泳专业,实行食、宿、训“三集中”;1988年,青岛市体校游泳馆正式投入使用;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引进了纪青、史丽丽等一批著名教练,改变了青岛游泳师资短缺、领军人才匮乏的状况。数十年来青岛游泳人才辈出,获得国际健将的有周雅菲、张丰林、赵燚、郝萍、柳子谦、王栋、陈倩、王群;参加过奥运会的有赵燚、刘茵、李杰、周雅菲、张丰林、陈倩、王群、邓健、张展硕。在历届省运会上,青岛游泳选手的成绩均名列前茅。
近年来,青岛市羽游中心聚焦游泳项目高质量发展,以科学管理为支撑、以精准选拔为抓手,构建起“梯队衔接、教练赋能、动态培育”的人才发展体系,累计向省游泳队输送在训运动员27人,培养了一支兼具专业素养与实战经验的教练员队伍,为游泳人才成长搭建起坚实桥梁。我市游泳训练设施迭代升级,从最初在羽游中心(老军体校)的7条25米泳道,到国信体育中心10条50米标准泳道与短池保障使用,再到市体校游泳馆10条50米泳道及海泊河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正式启用,硬件条件持续优化,为游泳事业筑牢根基。
薪火相传深耕泳池育人才
青岛游泳取得的卓越成绩,离不开教练员团队的高水平执教。我市游泳教练员队伍的薪火相传正是青岛游泳人才能够不断涌现的关键所在。从史丽丽、纪青等老一辈教练的悉心耕耘,到柳子谦、王栋等中青代高水平教练员的脱颖而出,一代又一代游泳从业者接续奋斗,将专业精神与执教经验一脉相承。各位教练深耕泳池数十载,既延续着老一辈的执教精髓,又积极吸纳现代运动训练理念,精准把控训练节奏、科学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专业能力为运动员成长保驾护航,成为项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管理机制建设上,青岛市游泳队坚持“系统化布局、精细化推进”,构建全周期人才培育链条。一是建立三级人才梯队,形成“试训储备—集训提升—入队定型”的阶梯式培养模式;二是强化教练团队统筹管理,实行“省队借调+市队骨干”的双轨配置模式,11名教练员中既有3名省队借调的资深骨干,也有7名市队一线核心教练及1名二线储备教练,形成老中青结合、专业互补的训练团队。同时建立教练联动机制,借调教练员深度融入省队教练组,市队教练员深耕本土人才基础,实现省市级资源互通、教学协同;三是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运动员实行“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结合训练表现、竞赛成绩、潜力空间等维度进行综合考核,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向管理要成绩是青岛游泳队的鲜明导向。我市严格遵从“三个一切”的训练保障理念,团队营造出团结和谐、奋勇争先的泳坛氛围,教练之间既存良性比拼、互促共进,又懂互帮互助、经验共享;教练与工作人员凝心聚力、协同发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同时,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游泳外训规划科学化、营养品供给精准化、科研医务支持一体化、体能训练专业化,全方位为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铺路搭桥。
青岛游泳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扎实完备的梯队建设。市内各区市游泳项目蓬勃发展,少年儿童运动员储备充足,形成稳固的人才基础;大批专业游泳运动员退役后返青投身教练工作,为各社会游泳俱乐部注入专业活水,显著提升了基层执教水平;青岛游泳运动员家庭良好氛围、对游泳项目的支持等。如今青岛游泳市场氛围浓厚,项目普及度持续提高,市、区、社会俱乐部三级人才梯队联动发力,构建起源源不断的青少年人才储备池,为青岛游泳的长远发展积蓄着蓬勃动能。
未来,青岛市游泳队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深化选拔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强教练团队建设与人才梯队衔接,为省队、国家队输送更多优质游泳人才,助力青岛游泳项目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