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1月17日,俄乌冲突进入第1362天。就在红军城全面告急的前线压力下,乌克兰局势却传出三大关键信号——种种迹象显示,战局已抵达临界点,未来半年冲突或迎来终局
![]()
就在红军城全面告急之际,当地时间11月10日,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亚弗兰克中将透露,柏林已做好与俄军事对峙准备,可协助180天内向俄边境部署80万北约部队。仅三天后,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进一步表态,称乌克兰已准备再战三年,并断言俄罗斯总统普京难承长期消耗
![]()
面对北约军事威慑,俄罗斯在11月14日至16日连续释放强硬回应: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明确表示,俄无攻击北约意图,但遭袭将用一切手段回击;
俄媒罕见置顶介绍"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等新型战略武器;俄议员普什科夫更就"乌克兰再战三年"警告,称持续作战或致乌失去多达50%领土。
![]()
有分析指出,西方此举意在向莫斯科传递信号:尽管俄军前线取得进展,但乌克兰背后有整个北约支撑,胜负未分。
而俄罗斯展示战略武器,实则瞄准北约决策机制弱点——作为多国联盟,军事行动需成员国共识。通过亮出"难以防御"的新型武器,俄试图在北约内部制造分歧,让部分成员国因担忧冲突升级而反对直接介入;普什科夫的警告则不仅针对乌克兰,更向欧洲暗示冲突长期化的沉重代价。
那么,面对俄方强势回应和前线严峻的形势,美乌欧又会如何抉择,局势又将奔向何方?
就在乌兵员弹药严重短缺、前线局势紧张之际,泽连斯基14日突然下令红军城守军可自行撤退,而69%乌克兰民众支持谈判结束战争,显示冲突疲劳已达临界点。
西方联盟裂痕持续扩大: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言乌克兰"丧失主权",美国前高官坦承"战争已失败"。叠加俄罗斯近期连续大空袭导致乌能源基础设施遭系统性破坏,乌战争潜力持续被削弱。
![]()
有分析认为,尽管德波官员释放强硬信号、俄罗斯展现战略威慑,但各方实则在为明年可能开启的谈判争取筹码:归根结底,各方均清楚,俄罗斯与北约是否爆发全面冲突,核心取决于美国而非欧洲官员表态。
而从美国近期动向看,美北约与俄直接冲突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不排除美国持续缩减对乌军援——毕竟特朗普已放话不再资助乌克兰,而乌财政濒临崩溃,欧盟“动用俄资产援乌”更面临对等反制风险。
更关键的是,各方已开始探索“体面退出”路径:今年9月泽连斯基提出的"韩国模式"停火方案,以及俄罗斯通过战略威慑迫使北约谨慎行事,均预示冲突可能在未来半年迎来政治解决。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或将成为关键变量,各博弈方需在选前找到平衡点,避免陷入无休止消耗。
![]()
综上,北约兵力展示与俄罗斯战略威慑形成双重对峙,而乌克兰战场困境与西方内部分歧正加速终局到来。冲突已从军事对抗转向政治博弈,各方在力求降低损失的同时,正全力争取谈判桌上的最大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