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决赛打到第六局,孙颖莎领先到八比二,眼看就要拿下比赛,结果王曼昱一口气连追八分实现逆转,大家总说她心理素质好,其实原因没那么简单,前四局两人发球得分率都掉到四成以下,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彼此太熟悉,对方一发球,自己提前零点一秒就能判断出怎么接,根本没法靠偷袭得分,只能硬扛多拍相持。
![]()
孙颖莎在第三局以10比8拿到局点,却被王曼昱连得4分反超,表面看是王曼昱发挥强势,其实是孙颖莎的战术被对手摸透,她反复使用反手快撕配合正手大角度调动,但王曼昱在10比9时突然改变策略,发了一个正手短球,随即侧身抢攻,直接打乱了孙颖莎的节奏,孙颖莎当时反应稍慢,显然对这种局面准备不足。
![]()
第四局王曼昱以十一比四取胜后,孙颖莎走到场外更换球衣,这个举动看似在平复心情,其实背后有讲究,她在九十秒内一直反复搓着球拍,做着深呼吸,还和教练用口型交流了几句,这种场面在顶尖比赛中很少出现,说明她自己也觉得思绪有些乱,得靠这些身体动作重新找回击球的感觉。
![]()
邓亚萍赛后说又紧张又痛快,这话说得准,紧张是因为每个得分都像在刀尖上走,接发球成功率只有58%,平时她们能达到72%,痛快是因为全场有7次落后4分以上还能翻盘,看得人直呼过瘾,这不是普通打球,就像两个AI在互相破解对方的程序。
![]()
这两个人在过去两年里交手十七次,王曼昱只赢了五回,但每次到了大赛的决赛,她都能获胜,原因在于国家队内部训练的方式就是这样设计的,每天练习的都是针对对手的战术套路,连习惯动作都被人工智能仔细分析过,她们在场上并不是单纯打对手,而是在应对训练中模拟过的上百种极端局面,奥运金牌的归属,其实早就在队内循环赛里已经确定了。
![]()
国际乒联这几年改了规则,比如把每局改成11分,还提高了换球的频率,他们想通过这些让比赛变得更公平,可是对中国选手来说,这些改变起不了什么作用,别的国家选手一年里打不了几场高强度的对抗赛,而中国的主力选手一年至少参加15场这样的比赛,就算规则再怎么调整,也拦不住这种认知上的优势,别人还在磨练技术的时候,她们已经在研究对手的思路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