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早五点十分自然醒。
生物钟比闹钟还准,跟在部队时一样。
推开窗,川南的空气湿漉漉的,和西藏的干燥截然不同。
我换上那套洗得发白的07式体能训练服,开始晨跑。
路上只有扫街的沙沙声,和我的脚步声。
![]()
2
在高原跑过步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海拔4500米的山南营区,每次五公里都是生死考验。
肺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每一步都吸不进足够的氧气。
新兵第一次跑吐了,蹲在路边哭,说排长我受不了了。
我把他拉起来,说哭也得跑完,在这地方,你先要学会呼吸,才能学会生存。
现在在泸县城,海拔不到300米。
跑步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奢侈。
配速不知不觉就提上来了,呼吸均匀得像唱歌。
但骨子里还留着高原的后遗症——见到平坦的马路就想冲刺,见到上坡就下意识调整呼吸。
身体回到了平原,魂还留在那片山地。
3
昨天微信步数刷到了两万三。
战友老陈在下面评论:苏副主任,你这比在旅里拉练还猛啊。
老陈是我在防空营的指导员,2019年自主择业回了成都。
去年他开了家“老兵烧烤”,招牌菜是“高原牦牛肉串”。
我去过一次,店里循环播放《强军战歌》。
他说晚上睡不着,总想起在边防巡逻时,星星特别亮,风特别大。
现在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是教新来的服务员怎么摆盘才像“部队豆腐块”。
另一个战友大刘,在西藏待了十六年,退役后考了律师证。
专接涉军案子,说话还是带操练场上的狠劲:“法庭就是阵地,你不争,没人让给你。”
我们这几个自主择业的老兵,看似躺平,其实都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服役”。
4
跑步经过城南新开的公园。
几个老人正在打太极,动作慢得像电影慢镜头。
我突然想起2015年,在旅里组织“高原文化节”。
我们硬是在荒滩上种出了一片格桑花,虽然只活了一个夏天。
宣传科的小李拍了张照片,登在了《解放军报》上。
照片里,一个黑瘦的兵站在花丛里笑,露着一口白牙。
现在每天路过这片公园,看到花开花落,反而觉得那种短暂的美更真实。
就像在高原的日子,苦是苦,但回忆起来都是光。
5
跑到第三个路口,看见一个塑料瓶躺在路中间。
我下意识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这个动作完全没经过大脑。
在西藏时,我们巡线时见到垃圾都会捡。高原生态太脆弱,一片塑料袋都可能要了牦牛的命。
现在养成习惯了,见不得路上有垃圾。
这也算是一种“职业病”吧。
躺平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点小事,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6
今天晨跑十公里,用时五十三分钟。
比上周快了半分钟。
回来时在楼下早餐店买了两个馒头一碗粥。
老板娘认得我,总说“苏同志吃饭还是这么快”。
我笑笑,没告诉她这是二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五分钟吃完,随时准备集合。
手机显示,本月跑量已经突破二百公里。
自主择业的退役金每月准时到账,两万出头。
物质上确实可以躺平了。
但精神上,我好像还在跑那个高原五公里。
只不过现在,我是为自己而跑。
为呼吸而跑。
为活着而跑。
(本文作者曾在西藏部队服役,2017年,副团职务选择自主择业方式退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