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强迫他们为了废墟而死,这对乌克兰来说代价过于沉重,我们的士兵非常重要。”11月中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终于对顿巴斯前线重镇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的乌军部队发出了一条允许撤退的声明。
![]()
然而,这道看似关怀备至的命令却来得太迟——此时俄军针对红军城的包围圈已经合拢,红军城北部的最后几百米通道被切断,南部大量俄军开始沿着公路进入这处据点进行收尾工作。
在红军城的东面,米尔诺格勒还有数千乌军被包围,他们事实上已经失去了逃跑保命的机会。
乌克兰东部战线,红军城战场形势在11月中旬已急剧恶化。俄军完成了对该城的三面合围,兵力达到十七万,对阵的是城内不到一万的乌军。
俄军在外围布下了由两百辆坦克构成的三层封锁线。
战场态势十分严峻,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在11月10日的报告中指出,俄军在红军城方向已形成“收紧口袋”态势。北部部队从Myrnohrad推进,南线兵力沿Novoselivka—Kostiantynivka方向北上,东线重火力主攻Rodynske—Vuhledar轴线。
三面压迫之下,乌军在红军城几乎已无完整防御纵深。
更为关键的是,仅存的一条西向撤退通道T0504公路已被俄军远程火力全面覆盖。公路沿线地形开阔,几乎无掩体,而俄军在高地部署的火控系统已实现制导打击覆盖。
泽连斯基的撤退命令引发了外界对其决策时机的质疑。据知情人士透露,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早在10月下旬便提出撤军建议,警告再拖下去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然而,泽连斯基以坚守阵地可争取更多西方援助为由,拒绝了这一建议。
甚至还有消息称,泽连斯基当时考虑更换总司令。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11月初,俄军合围完成后,前线不断传来伤亡报告,泽连斯基才最终同意撤退,但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泽连斯基的这种决策模式并非首次。2023年巴赫穆特战役前夕,泽连斯基曾表示“士兵的生命高于任何一座城市”;2024年阿夫迪夫卡战线告急时,他同样宣称“交由将军判断是否继续”。
但在每一次“交权”之后,实际效果往往是军事层面的后撤与阵地的放弃,而总统本人的政治责任则巧妙回避。
泽连斯基此次的撤退声明,更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话术。他在11月12日接受乌克兰国家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不会为了几座已成废墟的城市,让士兵无谓牺牲”,并强调是否撤出红军城“将由前线指挥官自行决定”。
这番话并非命令,而是授予军方“判断权”,舆论普遍视之为一次非命令式、政治包装过的撤军授权。
作为乌东防线的中枢节点,红军城本具高战略价值,而泽连斯基将其称为“废墟”,本身就是一次意味明确的舆论预处理。
这种话术上的“降维”,加之将决定权层层下推,为乌方一旦选择撤离所可能引发的批评,提前筑起防火墙。
紧随总统发言,乌克兰多家主流媒体迅速调整叙事重心。《乌克兰真理报》、TSN电视台等主流平台11月13日集体发布统一口径:红军城“已无战略意义”、“基础设施全毁”、“撤军对整体战局影响有限”。
泽连斯基将撤军决定“下放”给“前线指挥官”,实为一次经典的“权责隔离”操作。在乌克兰宪法框架中,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城市守与弃的决策权本不应“推卸”。
而今,这一角色被“战术层面”包装为“自由裁量”,实质是政治高层不愿担责的回避性话术。
这一权责模糊极易造成前线军官的“下行决策恐惧”。在红军城这种处于半围困状态的要地,一旦没有明确撤退命令,即便指挥官判断无法守住,也极难组织系统撤离。
若后续追责,其撤军行为亦可能被解读为“擅自放弃阵地”。
更为明显的是,泽连斯基此举直接将总司令西尔斯基置于舆论与历史的靶心。过去多场战役中,泽连斯基在宣传阶段高调喊话,但在撤退时却常由军方“单独承担决定责任”。
2023年反攻失败,泽连斯基公开归咎“情报判断偏差”;2024年多次前线溃败,也由军方背锅,而总统本人从未承担战略失误的责任。
就在红军城的乌军苦苦抵抗时,基辅却爆发了一起重大丑闻。11月11日,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突袭了能源部大楼,揭开了一宗涉案金额高达一亿美元的腐败案。
调查显示,案件的主谋是泽连斯基的亲信蒂穆尔·明迪奇。
为了解开这一案件,反腐败人员进行了长达十五个月的调查,调取了超过一千小时的电话录音,展开了二十次卧底行动。最终,他们锁定了明迪奇与司法部长加卢申科的洗钱链条。
11月12日,加卢申科被解职,格林丘克主动辞职。
面对公众的质疑,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试图将责任推给俄罗斯,称腐败问题是俄方渗透和操控的结果。然而,这一说法很快被欧美媒体反驳,指出涉案人员全是泽连斯基的核心亲信。
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态度也因此发生了变化。美国早在11月初就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特朗普总统在11月11日公开表示,今后不会再为乌克兰付钱。
红军城的失守,其战略影响将不仅限于顿巴斯东段防线的塌陷,还将直接影响乌克兰2025年整体防御重心的再度调整。
目前,该城市仍是Kostiantynivka—Chasiv Yar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一旦俄军向西推进至Kostiantynivka,整个顿涅茨克北部防线将形同门户洞开。
同时,乌军后方仓储线、伤员转移通道与战术补给重地皆位于此线之后。
从2025年年初至今,乌克兰已接连失去多个重要防区,战略主动权被不断压缩。红军城的失守将是自阿夫迪夫卡之后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役,其“点穴式”打击效应将使俄军再次掌握东部战线推进节奏。
面对严峻形势,泽连斯基在11月12日作出了另一个重大决策,宣布2025年底前不再与俄罗斯进行任何和平谈判。此时,俄军已主动简化谈判条件,最初要求承认乌东四州归属,现仅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全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