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7万亿,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
现在的美国,账面上37万亿债务压顶,已经超过全球GDP的四分之一。
按人头算,每个美国人平均背债超10万美元。
但你再看它的军队,11艘核动力航母照常部署,福特级一艘就要130亿美元,还不算年年几亿美元的维护费。
整个航母编队,包括舰载机、护航舰、后勤、人员等,一年要烧掉22亿美元,11艘就是200多亿。
这钱从哪来?不是从口袋,是从全球金融系统里“薅”出来的。
美国靠什么撑起这场巨额军费演出?不是靠税收,是靠美元。
世界各国手里握着的美元储备中,有57.8%是美国发的债,也就是美债。日本手里拿着1.15万亿美元,中国也还有7300亿。
大家嘴上说“去美元化”,手里却还得捧着美债,这是因为美元结算在全球贸易里还占了一半。
你不用美元,就很难做大宗商品交易,尤其是石油。
这套玩法怎么运作?美联储一按键开始印钞,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国家就得买美债保值。
美联储的钱就这样绕一圈又回到美国,最后变成军费,去养航母、搞扩军。
之前和沙特签的石油美元协议,让全球75%的石油交易都用美元结算。沙特卖油赚了美元,又回头投到美债市场,成了美国军费的“自动提款机”。
有了这张信用卡,美国还搞了个“众筹军费”的操作。比如日本,每年给美国20亿美元防卫费,专门补贴驻日美军航母舰载机的运营。
波兰也不甘示弱,直接承担了第五舰队1.2亿美元的驻泊费用,菲律宾每年要出钱来清洁苏比克湾的美军基地。
几十个国家通过这种花式“分摊”,变相帮美军减负。这种军费结构,其实就是把霸权成本转移给盟友。
航母对美国来说,不只是武器,更是金融工具。
全球有16条关键航道都被美军控制,像霍尔木兹、马六甲这种咽喉要道,一旦有事,美国就能用航母威慑,维护美元的地位。
2003年伊拉克想用欧元结算石油,没多久,美军就打过去了;2022年俄乌冲突,美国制裁俄罗斯能源,转头自己增加LNG出口,狠狠赚了一波。
航母的存在,是为了确保美元在全球的“通行证”不被撕掉。
但这套模式,越来越吃力。2024年,沙特终止了石油美元协议,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占比掉到了58%。金砖国家开始推进本币结算,占比已经达到了26%。
人民币跨境支付量一年暴涨87%,这意味着美元在全球的“独家代理”地位正在动摇。
一旦有更多国家开始用别的货币结算石油,美国这套债务养军队的模式就很难为继。
此外,如今的美国造船能力已经严重下滑,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
F-35战机的故障率高达23%,有的零部件还得靠外国供货。LCD显示屏断供之后,连航母上的显示系统都受到影响。
福特级航母造得慢、造得贵,130亿一艘还总是延期交付。你看着它威风,其实背后的系统越来越脆弱。
如果再有20%的石油贸易脱离美元,美国军费每年可能会出现几百亿美元的缺口。到那时,别说扩军,连现有的航母编队都可能保不住。
债务越滚越大,美元信用越发依赖全球的“信任”,只要大家开始质疑这张“军票”,美国的军事机器就会开始哑火。
荷兰靠海上霸权称雄欧洲,后来被英国取代;英国靠英镑和海军控制全球,最后也在美元崛起中失去了金融中心地位。
每一个霸权的衰落,都不是一夜之间崩盘,都是从货币信用开始动摇,从军事扩张开始失控。
现在的美国,表面上还是世界最强国家,航母满世界跑,军费全球第一,但背后的根基已经开始松动。
37万亿的债务不是数字游戏,是一个系统性警告。它能撑多久,取决于全球对美元的忍耐极限。
如果大家都醒了,那些航母再先进,也不过是漂浮在信用泡沫上的“超级泡面桶”。
美国不是不能倒,只是还没到“众叛亲离”的那一刻。一旦美元信用真的失控,那些航母,就不再是守护霸权的工具,而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场游戏,美国玩了几十年,如今到了临界点。泡沫还在吹,但空气已经不够了。等到哪天戳破,全球金融系统会震一震,美国的“债务航母”也终将回到现实海面上,接受真正的风浪考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