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全方位“炮轰高市”几天后,日本的国内民意也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巨大变化。
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日本共同通讯社11月16日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44.2%的受访者反对高市早苗这一露骨的挑衅言论。
共同社于15日至16日进行了这项调查,尽管反对者比例比赞成者低了4.6个百分点,但与一周前的民调相比,反对比例大幅上升。
◆中国反制措施初见成效
11月9日,在高市早苗抛出涉台挑衅言论两天后,日本富士电视台一档直播讨论节目中,观众通过电视遥控器上的按钮实时投票,结果显示,82%的投票观众认为高市相关言论“妥当”,仅有12%认为“不妥”。
尽管这是两家不同的日媒所做的民调,具体调查手法也不相同,在进行数据比较时必须更加谨慎,但一周之内反对比例从大约一成上升到四成以上,这一变化很难全部归因于调查机构和调查方法的差异。
对日本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在台海问题的政治敏感性相对较低。长期处于涉华负面舆论环境之下,让大多数日本人难以分辨高市谬论中的毒性,没有觉察出日本政客正企图重新迈出侵略步伐的危险性。
在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后,高市早苗仍然顽固坚持错误,拒不收回谬论。中方随即展开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
中国外交部14日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随后,中国国际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多家航司相继发布通知,涉日航线客票可免费退改,各旅行社也根据航司的日本航线退改政策进行相关旅游产品的退改;
16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
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等持续密集发声,对高市挑衅言论强硬反击,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清晰明确的信号。其中,外交部警告高市早苗:“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迎头痛击”既是外交用语,也是军事用语,能在日语中直接翻译成相同的汉字词汇“痛撃”。
实际上,日媒在报道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准确地把中方反对高市谬论的坚定立场和国家意志传递给了日本民众,从而让许多日本人清晰理解了其中严重警告的意味。
◆对日反制措施刚刚开始上“前菜”
在中国外交部发布信息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之后,日本部分网络舆论称,对中方这一措施“求之不得”,认为中国游客减少有利于减轻“过度旅游”给日本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说法荒唐可笑。
日本政府自己提出大幅提升访日游客数量目标,到2030年要增加到6000万人次,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过度旅游”现象,首要原因是日方规划失当、没有同步提升接待能力,反而怪罪游客。日语中用“観光公害”来指称过度旅游,显然是倒打一耙。
其次,这种网络舆论明显低估了中国游客减少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16日估算称,如果访日中国游客大幅下降,经济损失将达到2.2万亿日元,将拉低日本GDP0.36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年增长率的一半以上。这将是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对日本经济负面外溢效应的具体体现。
如果日本政府依然坚持错误,中方后续应该还会陆续出台其他反制措施。可以说,目前的反制措施仅仅只是上了前菜,中国能为日本准备的“菜单”还有很多,甚至可能在上主菜之前,就能让日本吃饱、吃撑。
◆高市质疑者与高市观点的异同
在中方的强烈反击之下,日本国内舆论场也出现了不少质疑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声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质疑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观点仅仅只是反对高市早苗公开说出了“台湾有事可能成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对这部分日本人来说,“台湾有事”可能成为日本所谓的“存亡危机事态”是不言自明的,但不能公开明说,高市早苗之前的日本内阁一直对此持模糊说法。
而现在,不管高市早苗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她把这一点挑明了,招致日本部分舆论批评高市改变了日本的“战略模糊”,把自己的底牌亮给了对手。
质疑者与高市的分歧仅在于此,本质上与高市并没有差异。对于这一点,我们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