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再次走进盐都植物园,双成井已被周边的绿植遮掩其中,正好遇见辊工维修双成井天车。随后连续三天跟拍双成井天车维修,第一次近距离较为全面地了解辊工和盐井天车的维修。
![]()
天车被誉为自贡盐场奇观之一,是将若干杉木连结,以竹篾绳捆扎成巨大的支架,竖于井口,用于采卤、淘井、治井。天车井架十分壮观,是盐都自贡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是自贡历史文化的地标建筑。
![]()
辊工是自贡井盐传统生产体系中特有的职业群体,专职从事天车(木质井架)的架设、维修与维护工作。凭借高空攀爬、手工捆扎木楔、编制保险绳等传统技艺,保障天车的安全,他们是天车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
双成井位于自贡盐都植物园内,清同治五年(1866),现井深751米,井径14厘米,天车高度20米左右,产天然气。现为自贡市文物保护单位。
![]()
自贡市匠心文保有限公司在古盐井文物安全检查中发现,双成井天车的天辊子和天箍头(天辊基座)腐蚀严重,天辊子随时有坍塌坠落的风险。为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该公司迅速组织辊工,抢修双成井天车。
![]()
数天以前,他们就在对这座20米的天车进行大修。目前,已经完成了抽换箍丝、加换木楔子、穿剪加固、更换封密丝的步骤,剩下的关键步骤是安装箍头和天辊子。
![]()
每天早上8点,开过安全会议后,三名青年辊工敏捷地爬上高耸的天车。
![]()
仔细端详辊工师傅的着装,布鞋、帽子、安全绳、长斧头,作业四件套缺一不可。
![]()
从天车上换下来的天箍头已严重腐蚀,旁边是即将更换上去的天箍头。
![]()
为了传承天车维修技艺,确保维修工作安全进行,辊工团队没有使用起重机和电动绞车,而是安装天、地小滑轮,硬是靠人力将天箍头一步步拉升至天车顶上。
![]()
维修盐井天车不仅需要辊工,还有不少地面工作人员,他们在一旁拉钢绳吊装重物。
![]()
在辊工老师傅的指导下,3名青年辊工与地面的紧密配合,吊装双成井的天箍头。
![]()
几经调整,天箍头终于成功安装到天车之上。
![]()
三名青年辊工齐心协力用钢绳捆扎天箍头
![]()
辊工们在维修天车过程中,地面也会不时向他们传送各种工具和配件。
![]()
固定天辊子的天夹板其实不小,但在天车上很难被大家注意到的。
![]()
辊工们在天箍头上下两端协同安装两副天夹板
![]()
天夹板安装完成后,就进行吊装天辊子。由于天棍子是铸铁件重量很大,只能缓慢向上提升。
![]()
当天棍子缓缓抵近天箍头时,需要辊工和地面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将天棍子吊装至天箍头上方。
![]()
天辊子成功安装到位,双成井天车维修工作也接近尾声。据辊工老师傅介绍,过去他们两年左右就能熟练掌握辊工的各种技能,现在天车越来越少,这些青年辊工需要更长的时间熟练掌握各项技能。
![]()
辊工的现状是目前自贡井盐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自贡盐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希望这是自贡盐业遗存系统化保护和传承的开始,更期待能早日真正破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