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空军《梦远》主题微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引发军迷集中关注。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翼下挂载的1000公斤级激光制导炸弹,正是多年前首次亮相、如今已更名为GB-1000的“天戈”钻地炸弹。中国空军罕见公开实装大当量精确制导炸弹挂载场景,直观展现了歼-16 的强大打击能力,让外界得以窥见我国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难得的观察窗口。
![]()
歼-16战斗机之所以被冠以“炸弹卡车”的美誉,核心在于其兼顾制空与打击的全能属性。机身与机翼下方的12个外挂点,支撑起12吨的最大载弹量,使其在保持优秀制空作战能力的同时,具备了覆盖范围广、火力密度高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在现代空战体系中,精确制导炸弹凭借精度可靠、效费比突出、可实现防区外发射等优势,自越南战争后便成为军事强国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同样紧跟实战需求,GB-1000的成熟列装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
“天戈”-1000由哈尔滨建城集团主导研制,自重1050公斤,弹径根据战斗部类型分为377毫米、315毫米和460毫米三种规格。其气动设计暗藏巧思,超大长径比弹体搭配头部后端的十字形梯形反安定面,以及尾部的矩形舵面和内置折叠尾翼,既无需改动内部结构就能提升气动效率、优化升阻比,又能通过降低静稳定度增强机动性,巧妙平衡了稳定性与机动性这对空战装备中的核心矛盾。
在制导系统方面,GB-1000采用了新一代激光半主动制导体制,搭载“陀螺比例导引头”,地面照射条件下圆概率误差不超过1米,精准度完全满足现代战场的精确打击需求。
激光半主动制导作为当前激光制导武器的主流体制,兼具成本可控、通用性强、抗干扰能力突出、空间分辨率高的多重优势。而陀螺比例导引头相比传统二自由度风标导引头,大幅提升了炸弹的操纵性和气动效率,通过渐进式轨道控制让飞行轨迹更平滑、打击更精准。
![]()
参考美军同类装备GBU-24/B、GBU-27/B、GBU-28/B等精确制导炸弹的表现,在25米/秒风速下仍能达到1米级精度,低空投放射程超过18公里,高空10000米投掷时的射程更是突破30公里,可见这类装备的技术门槛与实战价值。不过激光半主动制导也存在客观限制,通常需要能见度大于6 千米的气象条件,且对目标表面激光散射能力有一定要求,无法有效攻击玻璃幕墙、大理石墙面等特殊材质建筑。
从弹药学原理上讲,钻地炸弹的战斗部就是一枚半穿甲弹,采用来厚壁超大长径比弹体,内装钝性高能炸药和延迟引信。例如美国的GBU-28“宝石路”Ⅲ激光制导钻地炸弹,其战斗部就直接使用了一截退役的M-11式203毫米榴弹炮的炮管加工而成,可以打穿6米厚的钢筋水泥工事和30米厚的硬质土层。为了提高打击效果,先进的钻地炸弹还需要配备弹底计数的智能引信,可以穿透多层楼板以后,才在事先确定的目标层爆炸。
![]()
从实战性能来看,GB-1000配备的爆破、侵彻、深侵彻三种战斗部,可根据打击目标类型灵活选择。其中侵彻型战斗部的威力尤为突出,能够贯穿厚度不小于2.4米、强度35兆帕的钢筋混凝土,这一指标意味着地下或半地下通信指挥中心、武器库、油库、飞机掩体、大中型桥梁、交通枢纽、码头等硬目标,都能被其精准摧毁。
![]()
需要注意的是,“天戈”-1000的上述威力参数已是数年前的数据,随着国内军工技术的持续迭代,如今这款炸弹的制导精度、毁伤效能只会更高。
对于歼-16而言,搭载GB-1000钻地弹以后,在近距离空中支援、空中阻滞、空中遮断等任务中如虎添翼。无论是坚固的桥梁、飞机机堡等地面硬目标,还是深埋地下的指挥所、防空中心、洞库等加固目标,都难以抵御这种“精准重拳”的打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潜在作战场景中,这款“炸弹卡车”与“钻地利刃”的组合,将成为突破关键防御、瘫痪敌方核心设施的重要力量,为作战行动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
尽管此次公开歼-16挂载GB-1000钻地弹的场景较为罕见,但这款炸弹的首次亮相已过去十余年。十余年间,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场威胁和作战需求,GB-1000在制导体制、最大射程、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领域持续升级。早已不是当年的初始版本,而是一款更适应现代战场、威慑力更强的精确打击装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