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是市场的源头活水,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从细处着眼,从实处着力。我市将育主体作为经济工作七大主抓手之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培育上下功夫,推动经营主体量质齐升。
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牵头出台《长治市精准服务经营主体工作方案》,聚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出12项精准化服务举措,着力构建“找得准、育得精、扶得稳、带得动”多维培育机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实干实为,用心用力。我市围绕政策解读、企业培育、服务优化等关键环节,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服务体系。截至10月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1.81万户。
春雨润苗 分层培训强本领
经营主体要在长治落地、生根发芽,营商环境就是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壤”。“土壤”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育苗”的质量。
今年以来,我市高位驱动组织40个市直部门召开精准服务经营主体工作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和重点任务。同时,建立市县两级工作调度机制,开展日常调度,跟踪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各级各部门上下合力,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推进工作持续开展。
高位谋划的同时,我市选择与各类经营主体“坐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力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针对不同主体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主体开展分型分类培训,提升经营者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以前,总担心税务申报流程复杂,今天这堂课听得明明白白,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在潞州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主办的“育苗”培训班现场,刚注册个体工商户不久的王丹丹一边认真记着笔记,一边和身边的学员交流。
此次培训班瞄准初创经营主体的“成长烦恼”,聚焦新注册及注册不满3年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关心的发展痛点,邀请审批、税务、人社等部门业务骨干,全面解读登记注册最新优惠政策、税务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社保参保缴费标准与便捷渠道等实用内容,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
“育苗”培训班是我市开展分型分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以乡镇、街道为网格单元,面向注册未满3年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系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健康成长。
出实招、见实效,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协同社保、税务、金融等多个部门,紧密结合小微经营主体实际需求,共同开发标准化培训课件及政策宣传资料,选派部门业务骨干担任讲师。各县区参照首期培训组织流程、课程内容与师资模式,全面开展本区域“育苗”培训工作。
目前,全市已累计举办“育苗”培训45场,覆盖经营主体2700余户。通过培训,政策和服务直达广大基层经营主体,受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普遍欢迎。
“我们就像刚发芽的幼苗,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政府的这些服务太及时了。”参加培训的企业负责人说。一堂堂干货满满的培训课,一次次精准务实的政策解读,如春雨润苗助力一批又一批初创企业茁壮成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扎根吐绿 政策宣传增信心
“在开展精准靶向帮扶方面,以‘四上’企业为重点,通过摸底建库、政策推送、‘一企一策’等方式实现全周期服务闭环。”
“进一步拓展免申即享政策清单,推动减税降费、技改补贴、稳岗返还等政策直达企业。”
9月8日,长治市首场“优化营商环境 精准服务经营主体”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就出台的《长治市精准服务经营主体工作方案》及相关惠企政策等内容进行精准解读。
让政策落地有声,让企业心中有数。
针对企业惠企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办”等问题,我市组织开展精准服务经营主体政策宣传贯彻活动,切实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提升企业政策知晓率,提振发展信心。
连续举办7场“优化营商环境 精准服务经营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内容涉及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惠农政策、制造业振兴升级类惠企政策、商贸领域服务举措、惠企纾困金融政策、政务服务暖心易办等多方面,领域广泛、专业性强、信息量大,推动了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真正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
同时,各县区也陆续开展精准服务经营主体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将政策宣传贯彻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解读方案,确保政策传递精准到位。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扩大覆盖面,提升参与度,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政策讲得透,疑问有人答,新闻发布会把惠企政策讲得通俗易懂,我们对政策红利怎么领、发展路子怎么走都更清楚了,扎根当地安心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山西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如何让政策宣传贯彻覆盖面更广更深?
我市创新宣传方式,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全面提升政策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依托媒体平台深度解读,通过报刊、电视、抖音、视频号等,对《方案》核心内容进行系列报道与阐释,增强政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推进社会面广泛宣传,利用沿街商户、加油站等场所LED显示屏,持续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积极营造处处可见帮扶政策的浓厚氛围,实现政策信息“抬头可见、驻足即观”,精准触达广大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相关报道100余篇,动用万余块LED显示屏高频次滚动播放宣传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媒体+社会”立体化宣传矩阵,不仅有效扩大了政策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充分展示出各级各部门优化环境、帮扶经营主体的坚定决心,营造“亲清政商、同心同行”的良好舆论氛围。
拔节生长 精准滴灌添底气
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不仅串联着千家万户创业就业的梦想,更蕴含着激活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
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德诺聚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对隔热保温材料的研发力度和技术改造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实验研究和技术改造。
“公司订单不断增加,但购买原材料、技术研发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上之前的贷款即将到期,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山西德诺聚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和大多数科创企业一样,公司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中国农业银行长治上党支行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得知情况后,深入研究相关行业,分析业务模式,科学研判企业融资需求和信用风险,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其推荐“科技e贷”专项贷款,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客户资料提交和放款全部流程,成功为企业提供217万元的信贷支持。
山西德诺聚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不断扩能升级,离不开长治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政策支持。
相比“大水漫灌”,我市更注重以“精准滴灌”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
在农业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支持,成功申报实施山西道地药材、山西旱作高粱和山西谷子等一批产业集群项目,推动全市形成完整产业链,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4家、省级82家、市级212家。
在制造业方面,出台《长治市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和《长治市专业镇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加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促进消费方面,举办美食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50余场,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10个,带动消费超20亿元;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43.74亿元。
在金融支持方面,截至8月末,全市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88%,有效缓解融资难题;设立“数转贷”专项额度,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贷款发放32.5亿元;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帮助2.25万户经营主体获得贷款387.42亿元,全市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达到139.49亿元。
企业多、企业强,市场才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
厚植沃土孕育“参天大树”。我市正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的创造力与内生动力,助力更多经营主体提振信心、增强底气,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活力奔涌、破浪前行。
来源: 长治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