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染菌:指柠檬酸发酵体系中侵入青霉菌、黄曲霉等真菌,导致产酸效率下降或产物劣变的纯种培养破坏现象,柠檬酸发酵因 pH 低(2.0 左右),真菌为主要污染菌。
染菌的途径
- 原料霉变:玉米淀粉储存湿度>70% 滋生霉菌孢子
- 种子罐接种口:火焰封口失效引入空气真菌
排气过滤器堵塞:导致罐压波动,外界空气倒灌- 车间环境:相对湿度>75% 时设备表面霉菌孢子萌发
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 种子培养期染菌:霉菌与黑曲霉争夺营养,导致种子活力下降 50%,需重新制备种子
- 发酵前期染菌:青霉菌快速繁殖,产酸率降低 30%,发酵周期延长 24 小时
- 发酵中期染菌:黄曲霉代谢产生毒素,pH 升至 3.5 以上,柠檬酸降解为草酸
- 发酵后期染菌:若染菌量<10³ CFU/mL,可通过加大通风加速产酸抑制真菌,对产量影响<5%
发酵罐染菌的判断
状态参数的异常变化
- pH 值:染青霉菌后缓慢上升,每日升高 0.3-0.5
- PO₂值:真菌耗氧低于生产菌,PO₂异常升高 15%
- 泡沫:菌丝体与霉菌菌丝缠绕形成厚泡沫层
- 镜检:发现分枝状霉菌菌丝即可确诊
发酵罐染菌途径的大致判断
- 青霉菌:原料灭菌不彻底或车间环境湿度超标
- 黄曲霉:种子带菌或设备内壁霉斑脱落
- 酵母菌:冷却管渗漏或补料污染
- 杂菌混合污染:空气过滤器失效
发酵罐染菌常规处理办法
- 采用 0.5% 过氧乙酸循环清洗罐体,重点处理搅拌轴密封处
- 更换排气过滤器,加装湿度监测探头
- 核查原料灭菌曲线:确保 135℃维持 10 秒连续灭菌
- 对车间进行紫外线 + 臭氧联合消毒 4 小时
- 原料储存区湿度控制在 65% 以下,定期晾晒
- 执行 “原料每批次霉菌检测” 制度
新型常温灭菌方案:柠檬酸发酵真菌清除技术
润联生命科学结合柠檬酸发酵酸性环境特点,推出专属灭菌方案:
- 广谱杀真菌:诺福抑菌液对青霉菌、黄曲霉杀灭率达 99.999%,且在 pH2.0 环境下稳定有效
- 常温操作:20-25℃即可灭菌,避免高温导致的柠檬酸分解
- 无残留:灭菌剂 24 小时内降解为水和氧气,不影响产品纯度
- 持续抑菌:设备表面形成保护膜,72 小时内抑制霉菌萌发
柠檬酸发酵企业遇真菌污染、产酸率下降等问题,可联系润联李工,提供原料预处理到末端消毒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