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赤都文化驿站
在中国人民军队的服饰史上,军帽上的“八一”字样不仅是醒目的标识,更承载着南昌起义铸就的建军记忆。这一标志并非伴随军队诞生而出现,其登上军帽历经特定的历史酝酿,此后虽有短暂调整,但始终成为人民军队帽徽的核心元素之一,见证着军队的成长与变革。
1927年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1933年这一天被定为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但此时红军的帽徽仅为红五角星,并无“八一”字样 。抗战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统一佩戴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帽徽;解放战争初期,随着该帽徽被取消,全军一度陷入无统一帽徽的状态 。直到解放战争战局逐渐明朗,统一军队标识成为迫切需求,1948年初,在周恩来提议下,中央向全军征求军旗、军徽等设计意见,毛泽东特别强调军旗上需有“八一”两字,以此铭记南昌起义这一建军起点 。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命令,公布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明确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同时规定该军徽可作为帽花即帽徽使用 。这款被称为49式的帽徽,成为人民军队军帽上首次出现“八一”字样的正式标识。不过受当时作战任务影响,配发工作并未同步完成,部分部队直到1949年底才陆续为官兵的军帽缀上这款帽徽 。同年开国大典上,受阅部队佩戴该款帽徽走过天安门广场,让军帽上的“八一”字样首次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
![]()
此后,军帽上的“八一”字样随军服迭代呈现出不同风貌。1950年的50式帽徽延续了红五星嵌“八一”的设计,1955年的55式帽徽则在“八一”红星外围增添了齿轮和麦穗,海空军帽徽还加入了军种专属元素 。而1965年至1985年的65式帽徽,因取消军衔制改为纯红五角星,“八一”字样暂时从帽徽上消失 。
1985年,85式帽徽恢复了含“八一”字样的设计,形制与55式相近;1988年的87式帽徽进一步丰富细节,以“八一”红星为主体,搭配麦穗、天安门等元素,凸显军队属性 。2007年启用的07式帽徽采用桃形设计,松枝叶、齿轮等环绕着“八一”军徽,样式更为精致 。从1949年首次定格至今,除短暂中断外,“八一”字样始终是人民军队军帽帽徽的核心标识,成为传承建军精神、彰显军队身份的重要象征。
![]()
赤都文化驿站展区一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