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11月了,有件事如果你还没有做,特别是如果你家里、身边的老人、孩子、孕妇还没有做,那可真得排上日程了:接种流感疫苗。
今天来说说流感,说说当下,这个新的流感季的情况,从流行的病毒株到备药,我们一次说清楚。
播客版本:
日本早到的疫情带来警告
如果觉得今年聊流感聊得好早,这感觉没错,这主要是由于邻居日本遇到了罕见的流感疫情早暴发。
日本厚身劳动省10月3号时就宣布日本进入今年的流感季。这比正常情况早了很多,也让全球都开始关注起了今年的流感疫情。
平时说流感一般都会说秋冬季流感疫情开始,这其实指季节性流感。如其名,季节性流感的出现时间有规律,像日本,一般要到11月开始进入每年的流感季。
今年的25/26流感季,是日本1999年以来第二早。比这更早的只有2009,那一年全球暴发了H1N1猪流感,是大流行流感,和季节性流感不同。日本当时5月份碰上猪流感,10-11月成了高峰。另一个例外是2023年,那年日本全年流感病例都很高,没有出现季节性。可那是新冠大流行刚过去,流感等传统呼吸道疾病开始回归的特殊时期。
所以,从1999年起,除去2009和2023两个特殊情况,今年流感暴发时间特别异常。和去年的24/25流感季比,今年早了整整5周,一个月都多,这确实很不寻常,也引发了全球关注。
我们反复提到1999年起。为什么不说1999年以前,难道在那之前日本没有流感吗?当然不是,以1999为起点是因为日本当下的流感统计方式是从1999年开始启用,这使得分析日本流感情况,一般都从1999年算起,再往前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难以比较。
简单来说,日本流感统计是根据日本全境指定的3000多个医疗机构,也就是哨点医院,每周遇到的流感就诊患者人数来确定疫情状况。如果每周平均每个医疗机构碰到的流感病例超过1例,就进入流感流行。
看一下日本厚生省的数据。
9月22-28号,超过4000人因流感就诊,对应每个医疗机构平均流感患者1.04例,超过平均每家1例的流感流行标准,这也是为什么10月3号,日本宣布进入流感流行。
接下来9月29到10月5号,流感就诊人数上升到6000人以上,对应平均每个医疗机构1.56,从4000到6000,涨了50%,可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10月6-12号,就诊人数超过9000,继续增加50%,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有流感患者2.36。
10月20-26号这一周,就诊人数超过24000人,平均每家医疗机构6.29人。
去年同期,这四周平均每家医疗机构的流感就诊人数分别是0.63,0.77,0.89,0.87。可见这次流感来得真的很早。
东南亚受冲击,中国步入流行
受影响的不止是日本。东南亚也受到流感影响。
季节性流感在温带区域的流行特征比较明确,主要是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人们在室内聚集开始增多,便于流感病毒传播,进入流行季节。
东南亚很多地方处于热带,不像温带有着四季分明的气候,那些地方也会有流感季吗?其实也有,这方面研究不像温度地区那么深入,但整体看来流感在那些地方会追随干季与雨季。雨季由于长时间暴雨,人们有更多时间在室内,形成呼吸道感染高峰。
像新加坡一般是每年12-3月,5-8月,流感病例多一些。但10月当地流感也有增加,可能和当地近期降雨较多有关
这些是中国周围的亚洲国家。而中国疾控中心的流感病毒监控,10月20-26号,全国哨点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监测,流感的占比10.5%,比前一周上升4.4%,冲到所有病原体里的第二位。所以,国内很可能也正逐渐进入流感流行。
流感仍在起步阶段
虽说日本遇到了罕见的流感提前,但是必须得说,如今还只是流行的早期,和以往高峰比,不算严重。
日本在流感这事上比较倒霉,今年是提前很多,23年是全年流感流行。而去年,24/25季的流感,更是不得了。24年12月22-29这一周,日本医疗机构通报的流感病人平均下来达到了64.39人,1999以来最高。
日本医疗机构平均流感患者超过1是进入流行,如果某地区平均患者超过30,属于警示级别,即可能对医疗系统构成冲击。当时日本全国平均超过60,可见严重程度。12月底时,日本47个都道府县里有40个都到了警示级别。
相比之下,如今最严重的冲绳,10月20-26号平均是每个医疗机构19.4例流感患者,接下来埼玉、千叶、东京都、神奈川,每个医疗机构就诊人数在10-12之间。
但是,还没到严重的时候,不是让我们高枕无忧,而是让我们未雨绸缪。今年2月初,艺人徐熙媛在日本旅行期间感染流感去世。那时日本流感疫情其实已经过了高峰,每间医疗机构平均就诊人数回到到10人左右。
所以,不要因为现在病例还不多,没彻底暴发就掉以轻心,无论是还没到感染高峰,还是感染高峰已过,都不代表你就绝对免疫。趁着高峰还没来,应该抓紧时间,把该做的准备做好。
流行病毒株有变
而且今年的流感疫情可能值得格外警惕,因为这次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与去年有较大区别。
像欧美、新加坡如今都报道流感病毒株以H3N2甲流病毒株为主,和去年以H1N1为主就非常不一样。
流感病毒株的变化还能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流感疫苗的成分选择上来推断。每年2月,WHO会根据之前南半球流感疫情情况来给出北半球秋冬季疫苗应该针对的病毒株;9月,又会根据北半球此前的情况,给出南半球的建议。
9月26号,WHO给出了针对南半球的流感疫苗组成建议,甲流两个病毒株H1N1和H3N2和2月份针对北半球的建议都有了变化。这里以针对鸡胚培生产的流感疫苗病毒株为例,WHO对南半球明年使用的流感疫苗病毒株推荐:
H1N1:A/Missouri/11/2025 (H1N1)pdm09-like virus
H3N2:A/Singapore/GP20238/2024 (H3N2)-like virus
流感疫苗的H1N1组成从北半球2023/24季度起用的都是A/Victoria/4897/2022 (H1N1)pdm09;也就是这次南半球选的和过去3个流感季都不一样。H3N2 24/25用的是A/Thailand/8/2022 (H3N2)-like virus,25/26用的是A/Croatia/10136RV/2023 (H3N2)-like virus,这次南半球推荐的也不一样。
推荐的差异,意味着流行的病毒株和前两年比有变化,需要警惕。
H3N2是什么?
流感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在人身上导致疾病的主要有两种,甲流和乙流。虽然在物种水平上,只是两个物种,但甲流与乙流下面都有很多个不同的病毒株。这些病毒株引发的人体免疫反应有很大差别。
甲流病毒的多样性尤其厉害。
甲流病毒引发人体免疫反应主要是它的两个表面蛋白:血清素,H;神经氨酸酶,N。甲流有18种H和11种N,病毒株用H几N几来表述。比如H1N1和H3N2,它们的血清素、神经氨酸酶不一样,引发的免疫反应不同。这意味着针对H1N1的免疫反应防护不了H3N2病毒株感染,反之亦然。
在H1N1或H3N2之下,还有很多更细分的病毒株,它们之间还有细微的差异,让免疫反应不是完全相同。
现在每年的季节性流感,一般都以甲流为主,而且都有H1N1和H3N2这两大株系。其中的H3N2要追溯到1967-68年最早在香港暴发的大流行流感,也叫香港流感。当时一种禽类H3流感病毒和彼时在人里流行的H2N2发生重组,形成了有记录的第一个在人里流行的H3N2病毒株。由于那时人群从来没有感染过这个全新的H3N2,没有免疫基础,就形成了大流行流感。
大流行流感都是这种全新的流感病毒株导致,最有名的是1917-18,西班牙大流感,那是一种全新的H1N1,根据历史记录,那次流感大流行杀死的人比当时的一战都多。
但大流行之后,由于免疫基础的建立,这些流感病毒的杀伤力就下降了,往往以季节性流感病毒株的形式遗留下来,每年秋冬季节形成高峰。
现在的季节性流感,H3N2来自1967-68的香港流感,H1N1则来自2009年的猪流感H1N1。
在每年不断的传播过程中,季节性流感病毒又会积累突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病毒株细微差异。在科学上,甲流病毒株的命名传统是样本采集地点+病毒株标号+年份+株系,比如今年推荐南半球流感疫苗H3N2成分用A/Singapore/GP20238/2024 (H3N2)-like virus。
A代表甲流,乙流是B。Singapore指它在新加坡采集,GP20238是采集的标号,2024就是2024年去年采集到,H3N2就是H3N2这个株系的流感。
H3N2的突变速度、重症风险
就H3N2而言,一般认为突变速度快于季节性流感里的另一个病毒株H1N1,这使得H3N2的流感疫苗更难和流行病毒株匹配好,也导致H3N2疫苗的有效性很多时候会稍低一些。
这也引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流行的如果是H3N2,会不会病得更重?
致病性方面,有两个非常矛盾的数据,一方面,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当时5个最严重的流感季节,3个都是H3N2为主。但2023年美国CDC的论文发现,2010-2019年,尽管H3N2导致的住院更多,可住院患者里,其实是H1N1的ICU、死亡风险更高。
为什么会有这么矛盾的表现呢?
很可能与疫苗有效性有关。
由于H3N2突变更快,容易出现当季疫苗和流行病毒株匹配度,相较H1N1会差一些的情况。像2017/18季的流感是近年来重病非常多的一年,估计美国超过4100万人感染,死亡5万2千人以上。那一年的监测数据85%是H3N2,而很不幸,当年流行的H3N2因为一些额外的突变,导致疫苗的有效性是历年来比较低的,只有28-42%。
一般来说,流感疫苗有效性低于40%是比较差的年份,好的会到60%,注意这里的有效性是指减少需要去医院就诊的风险。
因为疫苗有效性低,很可能就导致了那一年流感住院、死亡更多。只是,H3N2的重病风险本质上还是属于甲流的水平,不是说它就一定比H1N1高上很多倍,它们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疾病。
而放到当下,那要注意,过去几个流感季都是H1N1为主,像去年H1N1在中国、美国、日本占比都超过90%。
这意味着不少人如果这几年没打过流感疫苗,就算去年刚感染过,对H3N2的免疫基础仍然会很薄弱。因此,由于今年很可能H3N2占比会更高,接种流感疫苗就更为要紧了。
虽然我们说H3N2流感疫苗有效性低一点,但那是和疫苗与流行病毒株匹配更好的情况相比,像17/18季,降低严重疾病风险28-42%,这个不如好一些年份的40-60%,但仍然有作用。而且在你的H3N2免疫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这些防护就更关键了。
预防流感打疫苗最重要
到这里,你已经看到了,今年的流感可能会比去年来得更早,而且流行的病毒株还可能和去年有不小的差别。
就像前面说的,你可能最需要做的,就是在高峰来临前去把疫苗打了,而且越是高危人群,这一点更为关键。
什么是高危人群呢?最显著的是年龄的两头,5岁以下的幼儿,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那些虽然年龄上不是高危,但有基础疾病的人。还有一些身体情况,比如孕妇,也是高危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以及日常看护、照理这些高危人群的人都应该优先考虑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常规流感疫苗都包括一个H1N1病毒株,一个H3N2病毒株,以及1-2个乙流病毒株。甲流病毒株刚才说了WHO推荐的具体株系,乙流也是WHO推荐,之所以乙流会是1-2个,是因为以前乙流在季节性流感里有两个病毒株系,可新冠疫情后其中一个灭绝了,好多年没出现,这两年WHO不再推荐。
也就是流感疫苗这几年有4价转为3价的过渡。中国还没完成过渡,所以你会看到3价流感疫苗,也会看到4价。如果有的选,优先考虑3价,若没有3价,打4价也无妨。
优先打3价是因为反复接种针对已经灭绝的流感病毒株的疫苗,可能会强化相关免疫印迹,也叫抗原原罪,会干扰未来遇到类似但不相同的病毒株时的免疫反应。不过,就这两年接种一两回不是大问题,相比不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四价那绝对是好很多。
至于疫苗其它的区别,主要在技术路线,最常见的是鸡胚培养,也就是在鸡蛋里培养流感病毒,裂解纯化抗原;第二种是重组蛋白,即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利用细胞培养来生产抗原;还有减毒疫苗,鼻喷的那个,是用一种弱化的流感病毒载体来携带流行病毒株的抗原。
减毒流感疫苗,即鼻喷的流感疫苗,不适合免疫抑制人群,而且国内只适用3-17岁。美国是2-49岁,免疫抑制、孕妇这些都不适用。
流感疫苗是非常成熟、传统的疫苗,只要是适用人群,接种哪一个都没问题,也没区别。就算鸡蛋过敏,也可以用鸡胚培养的疫苗,因为经过纯化,疫苗里基本没有鸡蛋成分,大量研究都证实即便有严重鸡蛋过敏的人也可以打。
如果一个本来要给你接种的人说鸡蛋过敏不能打,你有两个选择,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说你不过敏;第二个,可能比较刺激一点,我把中国疾控中心最新一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放在下面的链接里了,你可以把这个指南打开翻到第5页给他看,里面第七大条,接种禁忌的第三段,明确说了鸡蛋过敏不是禁忌。我推测,这两个选择,任何一个都能解决问题。
作为非常成熟的疫苗,流感疫苗其实没必要专门去某个地方打。不过如果你碰巧在境外,那么你可能会看到一类叫做高剂量流感疫苗,以及一类添加佐剂的流感疫苗,对于老年人来说,它们的免疫反应往往比年轻人弱一些,用这两类疫苗,可以激发更强的免疫反应,能增加一点保护。
所以如果是老年人碰巧在境外,那看到这两类流感疫苗可以考虑接种,中国境内目前没有。但对于普通人群,这无所谓,而且高剂量、带佐剂的疫苗与一般流感疫苗的差别,也没大到值得专门跑出去接种。像在美国,它们也只是一种额外的选择。
如何备药
除了接种疫苗,也可以考虑准备一些药物。一类是缓解流感症状,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些常用退热镇痛药。这个都不是流感需要,平时可能就可以稍微准备一点,感冒、其它呼吸道感染比如新冠都能用上。
不过说到备药,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抗病毒药,也就是每次流感季节都会炒作的特效药。
其实流感没有特效药,有的只是奥司他韦、玛巴沙洛韦,这两种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这两个药不是吃了流感就消失,它们的作用是发病后——最好是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使用,可以缩短病程1-2天。
实际上,它们适合的是给前面反复提到的高危人群用,降低他们的重病风险,一般人没什么必要。
两个药最大的区别是用药的方便程度,奥司他韦每天吃两次,连续5天,玛巴沙洛韦只要吃一次就行。不过玛巴沙洛韦还在专利保护期,你只会看到一个品牌,速福达,比较贵;奥司他韦有很多仿制药,非常便宜,原研达菲也会比速福达便宜。
哪个更适合,可以看个人偏好。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剂型。对于特别小的孩子以及有些老人,可能吞咽药片不那么方便,这两个药都有干混悬剂,可以考虑准备那个。
如果家里有高危人群,那么还不如趁现在流感还没暴发,买一点备用。而且这些药保质期应该都挺久的,像速福达片剂,根据规格,保质期有5年和7年,买一份,这次用不上,接下来几个流感季节也能用。
不过抗病毒药并不是取代流感疫苗,应对流感,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还是接种疫苗。
因此,趁现在流感还没到高峰,大概率,你和你的家人也还没中招,赶紧去接种疫苗。
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孕妇或慢病患者,更要优先安排。
我的预感:这恐怕不会是这个流感季我们唯一一次聊流感,但希望至少下一次我们再提到流感时,你已经打了流感疫苗。
订阅关注防失联
前沿医药,请关注
参考资料
中国疾控中心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
日本流感监测
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enkou_iryou/kenkou/kekkaku-kansenshou01/houdou_00023.html
2018 H3N2论文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149781
2023 CDC论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524723001878
中国流感疫苗接种指南
https://ivdc.chinacdc.cn/cnic/zxhd/202511/P020251103518567286583.pdf
更多精彩内容见Youtube:Y博的科普园
Y博也有播客了,欢迎关注《说医解药》
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