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三季度财报一放,直接把围观群众看懵了,有人靠副业赚麻了,有人却还在亏到哭。
![]()
万达电影三季度营收超30亿元,稳坐头把交椅;中国电影净利润同比暴涨1463.17%,光线传媒也跟着涨了993.71%。
这数字漂亮得晃眼,背后全是副业的功劳,可另一边,华谊兄弟、北京文化还在亏损泥潭里扑腾,北京文化和华智数媒(原唐德影视)的净利润降幅都破了900%。同样是搞副业,差距咋就这么大?
![]()
赚得最欢的万达电影,它把院线的优势玩到了极致。今年5月,万达和中国儒意一起,给潮玩品牌52TOYS砸了1.44亿元。
这钱没白花,现在175家52TOYS店全开在万达影城里,观众等电影的那点碎片时间,全被转化成了消费力。暑期档光衍生品就卖了1.06亿元,同比增长94%,这哪是副业,简直是摇钱树。
![]()
光线传媒的路子更野,不光靠电影吃饭。旗下丁禹兮、章若楠演的《山河枕》《难哄》一火,艺人经纪业务的毛利直接涨了120%多。
但这只是小打小闹,光线真正的野心在IP衍生上。董事长王长田说,单个品类的授权销售额就过百亿,哪吒衍生品未来可能卖到上千亿,现在更是砸了3500万元,和参股公司一起搞AI玩具,把IP的路子越铺越宽。
![]()
短剧赛道上,欢瑞世纪算是逆袭典范。三季度营收暴涨216.9%,前三季度收入3.42亿元,全靠短剧撑着。
它旗下的星链视界已经上线301部短剧,还签了100多个新人演员当储备粮。这种内容+艺人的闭环,解决了短剧缺人缺产能的痛点,比单纯拼播放量的靠谱多了,不过投入也大,暂时还没扭亏,但这势头够猛。
![]()
华策影视更夸张,短剧月产能达到20部,《以爱之名》这些作品播放量都破了2亿次。横店影视也没落下,搞了个大横小竖短剧厂牌,还借着自己的场地优势,接海外拍摄的活儿,野心不小。
还有些公司直接往技术上冲,博纳影业就是个例子。前三季度亏了11.1亿元,因为《蛟龙行动》票房不行,但它没闲着。
![]()
自研的博卡一键AI短剧工具已经能用了,把短剧制作周期从几周压缩到几天,拍出来的作品都播了,AI动画电影《三星堆:未来往事》也在做后期。这波技术投入,说不定是未来的翻盘资本。
华策影视更敢玩,直接扎进算力市场,砸了10亿元预算。上半年就赚了5650.43万元,订单超10亿元。这哪还是影视公司,分明是往科技圈闯了。
![]()
华谊也搞了短剧厂牌,却迟迟没形成规模效应;有些公司跟风做AI、搞算力,连自己的主业内容都做不好。现在的影视圈,早就不是靠一部好电影就能躺赢的年代了。
副业能不能成,关键看两点:一是能不能和主业互补,比如万达的院线配潮玩;二是能不能解决真问题,比如博纳的AI工具降成本。
![]()
华智数媒改名后押注互动影游,光线、万达开始筹备3A游戏,这些操作看着离经叛道,实则是看懂了趋势,未来拼的不是拍电影的本事,而是围绕用户搞娱乐生态的能力。
影视公司的副业大战,本质是场自我革命,把副业当战略来做的,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只把它当救命符的,还在原地打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