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8cm、130斤、臀围100cm;她当评委却比选手更抢镜;她被叫“中国臀神”,也被质疑“过度营销”。有人夸她美到犯规,有人问她凭什么出圈。门第不显赫、身材不“白幼瘦”、赛场非冠军常客——这样的选择,你敢吗?
01她出生在内蒙古,1995年,风大,天阔。家里普通,没有背景,也没有捷径。高中体育测评,她在操场上一次次加速,风从耳边掠过,老师只说了一句:“你有力量底子,别浪费。”2014年,19岁,她第一次站上健美模特大赛舞台,灯光太白,音乐太响,她却记住了评委的点评:“腰线好,骨架大,别学瘦,学强。”那晚回到出租屋,她在镜子前做了100个深蹲,又做了100个臀桥——不是讨好镜头,不是迎合潮流,而是与身体达成和解。那个时候她还在摸索,现在她懂得自律,将来她只做长期主义者。
02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9年与2022年两道分水岭。2019年,她去到“奥林匹亚健美大赛”赛场,女子比基尼D组,拿到亚军。领奖台下,她对教练说:“罩杯靠天赋,腹肌靠意志,翘臀靠努力,整体靠坚持和自律。”这是口号吗?不是。次日清晨6点,深蹲、硬拉、臀桥,组间只歇45秒,训练表上红笔划满。2022年,健身浪潮席卷网络,她却没有蹭热搜去跳流量舞,而是去做DMS冠军杯的引领员。她走到选手阵列前,侧身、落座、起步,镜头一推,她的职业装在比基尼人群中异常“突兀”。外人不知道的是,赛前她把衬衫领口改了两毫米,把裤脚压线压低一厘米——只为线条更干净。谁都没想到,她不是选手,却成了那场比赛里最被搜索 的名字。
03有人说她靠脸,有人说她靠臀,还有人说她靠话题。她没有反驳,也没有回怼,更没有自证清白的长文。她把答案留在训练馆里。每天6天训练频率,有氧与力量交替;称重前不节食,称后不报复性进食;配饰只接功能款,商业只接健康相关。2023年秋天,北京一家品牌会议室里,负责人抛出亮眼数字,她只问了一句:“配方能不能公开?广告语能不能不夸张?”外界质疑她“营销”,她回应是“筛选”。外界说她“胖”,她回应是“指标”:体脂率、围度、肌群比例。真相是什么?是在镜头外,她用同色运动鞋、渔夫帽、手表,做减法;在镜头内,她用黑白对比、短款V领、高跟鞋,做加法。不是炫耀腰臀比,不是挑战审美底线,而是把健康与美感装进一套可复制的生活样本。
04时间会说话,训练会作证。2024年前后,她仍然清晨进馆,仍然在社交平台分享训练细节:重量多少、间歇多久、碳水何时吃。她常说:“把自律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气质。”她去高校做分享,台下学生问:“女生要瘦还是要强?”她笑了笑:“不是瘦,不是壮,而是合适你。”她去品牌拍摄,不用P到看不见毛孔的海报,而是把光比调得真实一些,“汗珠该闪就闪,线条该有就有”。那个时候她被叫网红,现在她被请做评委,将来她或许会做教练、出课程、做线下训练营。她的生活不戏剧,她的节奏不喧哗:白T黑裤,粉灰运动套装,步频稳定,心率可控。被称“美到犯规”的背面,是配重片的划痕,是食物秤的克数,是逢年过节照常开馆的清晨。
外界质疑vs当事人坚持,终归是一场拉锯。她用行动回答:不是迎合目光,不是讨好潮流,而是尊重身体;不是单一标准,不是标签审美,而是多元接纳。有人说她定义了“力量美”,有人说她改变了“白幼瘦”,还有人说她只是赶上了风口。她不急于盖章,她更愿意把一句话留给屏幕外的你我——“成名容易,守住初心很难。”健康,是一种能力;自信,是一种肌肉;美,是一种选择。这样的选择,你敢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