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最近在国会那番“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的言论,乍一听像是政客刷存在感的例行操作,可细品之下,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那是甲午战争前夜的躁动,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的狂热,是日本又一次把国运押上赌桌的前奏。
![]()
她不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但她是近年来说得最响的一个。仿佛只要嗓门够大,就能掩盖实力的失衡、逻辑的崩塌和历史的血痕。她说“日本不能坐视台海生变”,可谁给了她这个资格?是联合国授权?还是亚太人民的公投?都不是。她靠的,是那一套被反复验证、最终都以惨败收场的“赌国运”逻辑。
这套逻辑,日本玩过两次。第一次是1894年,甲午战争。那时清朝看似强大,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可内里早已腐朽不堪。日本举国节衣缩食,天皇带头捐钱,百姓勒紧裤腰带,只为打造一支能打赢的舰队。黄海一战,致远舰悲壮沉没,北洋水师主力尽失,日本赢了。赢的不只是战争,还有三亿两千万两白银的赔款,这笔钱直接让日本完成了工业化起步,从一个闭关岛国一跃成为东亚军事强国。这一仗,他们赌赢了,于是记住了:只要敢赌,就能赢。
第二次,是1941年偷袭珍珠港。那时美国工业实力已是日本数倍,可日本军部仍迷信“先发制人”,幻想用一场“致命打击”逼美国坐上谈判桌。他们用“帝国存亡受到威胁”为借口,发动突袭,一时得手。可结果呢?不是胜利,而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最终换来两颗原子弹从天而降,广岛、长崎化为焦土,国家被彻底“格式化”。这一仗,他们赌输了,输得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高市早苗又在喊“存亡危机”了。她说台海局势关乎日本生死,这调子,和当年偷袭珍珠港前的舆论铺垫如出一辙。她想干什么?无非是想复制甲午的“成功”,再赌一次国运。可她忘了,今天的中国,不是晚清,也不是抗战初期的积贫积弱。今天的中国,GDP是日本四倍,福建舰劈波斩浪,东风导弹24小时待命,卫星监控覆盖全球。你敢动一下,我就敢反制十下。
她或许以为,只要扯上美国,就能壮胆。可现实是,特朗普一句“很多盟友也不是朋友”,直接把她晾在了半空。美国会为日本火中取栗吗?会在台海为一场注定失败的豪赌赔上全球霸权吗?别天真了。当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是反击者;今天如果日本再挑衅,美国更可能是“甩锅者”。
更讽刺的是,日本国内还沉浸在“我能赢”的幻觉里。防卫省忙着买战斧、研高超音速武器,自民党右翼鼓吹“先发打击”,仿佛只要武器够多,就能逆转实力差距。可历史早已证明,赌徒的结局,从来不是靠筹码多少决定的,而是看对手愿不愿意陪你玩到底。
高市早苗的言论,不是孤立的疯话,而是一股势力抬头的信号。他们想重拾军国主义荣光,想借台海之乱实现“正常国家”梦。可他们忘了,甲午的赢,靠的是对手的腐朽;珍珠港的输,源于自身的狂妄。而今天,中国既不腐朽,也不软弱。
若真有人想把日本再次推向“国运之战”,那结局恐怕不仅仅是第三颗原子弹。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用更严厉的方式,惩罚那些不肯记住教训的人。
赌局已开,牌已发下。只是这一次,要留下什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