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星标我/
比大部分人早一步看见未来
5G-A时代的流量洪流,正将电信行业推向“比特繁荣”与“价值荒漠”并存的十字路口。
——序
今天的电信运营商面临一个相当“荒诞”的局面:一边是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增长,另一边却是运营商ARPU值不增反降,而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XR等新兴场景对“低时延、高可靠”网络的刚性需求,更让传统“尽力而为”的移动宽带模式难以为继。如何让网络从“被动传输管道”升级为“主动价值创造引擎”,已成为全行业亟待破解的核心命题。
![]()
当前全球电信行业的发展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商业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从数据来看,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在保持11.6%增长的同时,流量业务收入反而下降1.5%,5G用户渗透率超60%却未能有效撬动ARPU提升。当然,这种“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全球运营商的共同挑战。
我认为,导致这一现状的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服务同质化严重,多数运营商仍困在“卖流量”的单一模式中,流量套餐趋于无限量,用户对不同运营商的服务感知差异日渐模糊,只能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能力与场景需求脱节,传统网络以通用连接为核心,无法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工业机器人远程控制需要毫秒级时延,远程医疗数据传输需要99.99%以上可靠性,XR应用需要高带宽低抖动,这些“确定性性能”需求,都是传统网络难以承载的。
与此同时,一个进程也在加速:用户需求逻辑正在重构。基础流量已成为“必需品”,用户不再愿意为冗余流量付费,却愿意为差异化体验买单,无论是规避卡顿的负面体验,还是获取定制化保障的正向感知,都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决策点。
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差异化连接作为可行的解决方案,逐渐从技术概念走向商业实践。而在全球众多为此努力的通信企业中,我关注到,爱立信凭借其完整的解决方案与全球落地经验,正在成为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力量。
我深入研读了爱立信今年2月份发布的《差异化连接》白皮书,也找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其在多国的落地方案成效,简单来说,爱立信差异化连接的核心逻辑,是推动运营商从“卖流量”向“卖体验”转型。
如果说传统5G是“不分品类的自来水管”,只能满足通用的基础用水需求,那么差异化连接就是“智能饮料机”:普通用户的日常刷视频、浏览网页需求,对应“矿泉水”般的基础连接,保障足量与稳定;工业机器人的远程控制需要“低时延快车道”,对应定制化性能服务;远程医疗的实时数据传输需要“高可靠通道”,则对应安全稳定的专属服务。这种“按需定制”的本质,是通过网络能力与场景需求的精准匹配,让“体验”成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核心商品,彻底打开运营商的增长天花板。
![]()
从技术实现来看,差异化连接的落地离不开四大核心支撑体系,且每一环都深度依赖5G独立组网(5GSA)的原生能力——毕竟5G非独立组网(NSA)无法提供网络切片、核心网可编程等关键特性,难以支撑差异化服务的灵活部署。
网络切片的端到端隔离是基础,相当于为不同场景打造“专属车道”。通过在同一物理基础设施上划分独立的虚拟逻辑网络(切片),每个切片可根据场景需求配置专属的时延、吞吐量、可靠性指标。新加坡电信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其在2022年新加坡大奖赛期间,依托爱立信的无线资源分区(RRP)技术与端到端5G切片方案,为体育增值服务用户配置了“高速率-低时延”专属切片,既保障了付费用户的观赛体验,又不影响普通用户的网络使用;在2023年新加坡国庆庆典中,通过三切片(签约用户、赛事观众、公共安保)设计,实现了230%的5G容量提升,安保部门的关键通信全程无中断。这种“各行其道”的模式,让工业控制、公共安全等关键业务彻底告别网络拥堵风险。
![]()
全链路QoS与SDN协同调度构成了性能保障的核心,为数据传输提供“VIP护航”。差异化连接并非仅靠切片孤立实现,而是需要从无线接入网(RAN)、传输网到核心网的全链路协同。在RAN侧,通过基于优先级的接入控制(PBAC)、速率控制调度器(RCS)等技术动态分配无线资源;在传输网侧,采用IP-MPLS、SR-MPLS等技术构建切片专用VPN,结合SDN控制器实现流量精准引导;在核心网侧,通过策略控制功能(PCF)、用户设备路由选择策略(URSP),实现切片间的动态切换与QoS规则下发。沃达丰在英国王室加冕典礼直播中,就通过RAN切片隔离与核心网流量引导,为“移动用户eMBB服务”与“摄像机视频回传”配置两套独立调度策略,最终实现零延迟、超高清的直播效果,印证了全链路协同的有效性。
![]()
OSS/BSS的自动化运营能力则是规模化交付的关键,堪称差异化服务的“超级大脑”。规模化交付差异化服务,离不开运营体系的自动化支撑。爱立信的OSS方案可实现多域服务编排与动态切片生命周期管理,从切片创建、资源分配到性能监控,全程无需人工干预;BSS方案则通过目录管理器、订单管理系统,支持“按使用量付费”“按切片付费”等灵活定价模式,同时提供实时计费与账单追溯。Telstra借助爱立信的动态切片解决方案,可在数分钟内部署固定无线接入(FWA)、智慧场馆等切片用例,并通过BSS系统实现精准计费,这意味着运营商无需担心“服务多样化带来的运营复杂度”,可快速响应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
![]()
API开放与生态共创则打破了网络能力与应用创新的“壁垒”,让差异化连接的价值最大化。爱立信通过云核心开放服务器(CCES),将网络能力封装为标准化API,并联合全球运营商成立Aduna聚合平台,降低开发者接入门槛。应用开发者无需理解复杂的网络技术,即可通过API调用切片、低时延等能力——云手游开发者可调用“低时延切片API”确保玩家操作指令实时传输,远程医疗应用可调用“高可靠连接API”保障诊疗数据稳定传输。这种“网络+应用”的共创模式,让差异化连接从“运营商的技术能力”转化为“千行百业的创新工具”,形成生态正向循环。
![]()
技术路径清晰后,落地更需“标准化、可复制”的实施框架。爱立信基于与新加坡电信、Telstra、沃达丰等领先运营商的实践,总结出“差异化网络能力变现七步指南”,覆盖从技术落地到商业回报的全流程,为运营商提供了可参考的行动蓝图。
第一步是服务开发与蓝图设计,核心是明确“为谁提供什么价值”。运营商需结合目标市场(如消费级AR、工业自动化),定义性能等级(如爱立信白皮书提及的PerformanceLevel1.0:下行2-6Mbps、时延≤60ms;Level2.0:下行5-10Mbps、时延≤20ms),同时完成商业案例设计,包括目标客户、定价模式(直接订阅或API分账)、成本收益预测,确保服务既有技术可行性,又有商业盈利能力。
第二步是网络升级与底座夯实,确保网络具备交付性能的能力。需完成基础设施升级(如RAN设备、中频段TDD频谱补充)、软件功能部署(网络切片、L4S、URSP等)、资源配额匹配三大工作,避免拥塞时性能不达标。
第三步是商用准备与生态就绪,为服务落地铺路。一方面与应用服务提供商(ASP)、聚合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服务等级协议(SLA),例如为企业客户承诺99.99%的切片可用性;另一方面搭建客户支持体系,提供技术文档、测试环境,确保生态伙伴能快速适配服务。
第四步是开发者联动与应用适配,让应用能“用好”网络能力。协助开发者完成流量分类配置、多PDU会话实现、API调用适配等工作,例如AR应用需适配“切片切换API”,确保用户移动时仍能保持低时延体验。
第五步是用户注册与体验优化,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个人用户可通过运营商APP订阅差异化服务(如“游戏加速包”),系统自动下发URSP规则;企业用户则通过移动设备管理(MDM)平台批量配置权限,全程强调“无感激活”。
第六步是API触发与动态保障,确保服务全程性能稳定。应用运行时可通过API实时请求性能调整,网络侧则通过意图驱动的自动化架构动态分配资源,例如RAN管理层的意图管理功能可实时监测切片时延,超标时自动调整调度策略。
第七步是实时监控与服务护航,守住SLA承诺。依托OSS的性能监控平台跟踪KPI,出现性能不达标时自动触发告警与补救措施,同时定期向客户输出性能报告,增强客户信任。
- 04 -
从行业实践来看,差异化连接的商业价值已得到初步验证。除了新加坡电信、沃达丰、Telstra的案例,美国T-Mobile面向应急响应者提供有最低基准线保障的T-Priority服务,面向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可智能性能调节的SuperMobile5G切片套餐,实现了收入与ARPU的显著增长;在国内,爱立信也已在多个城市探索网红直播场景的差异化连接应用,正处于规模化扩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差异化连接并非爱立信的“独家方案”,而是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但爱立信凭借其在5GSA技术、全球运营商合作经验、生态整合能力上的积累,成为了这一趋势的重要推动者。
对运营商而言,差异化连接不仅是告别同质化竞争的“逃生门”,更是迈向“价值创新新赛道”的入场券。当网络能为工业客户降低30%的远程控制时延、为消费用户提升50%的AR体验流畅度时,运营商的收入来源将从“流量费”拓展到“行业解决方案费”“API授权费”,增长逻辑彻底重构。而对整个社会而言,差异化连接将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让智能工厂的机器人更高效、远程医疗的覆盖更广泛、XR的体验更沉浸——这正是5G从“技术概念”走向“社会价值”的关键一步。
![]()
当前,中国5G建设从起步阶段就直接采用了SA模式,在ToB领域的应用探索上走在了全球前列。依托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5GSA网络,以及完备的数字产业链,中国有望通过差异化连接服务支持XR、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等新型应用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网络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跨越。
可以预见,随着5G-A时代的深入发展,差异化连接将成为运营商竞争的核心战场。这一转型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商业模式、生态协同的全面革新。爱立信的方案与实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最终能否实现规模化普及,还需要运营商、设备商、应用开发者、监管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电信行业亟需的新故事,不是单纯的技术代际升级,而是网络能力与用户需求的“颗粒度对齐”——而差异化连接,正是书写这个新故事的核心笔触。
注:文中相关素材引用自以下报告
1. 《爱立信 - 差异化连接:释放5G的全部潜力白皮书》
2. 《爱立信 - 迈向差异化连接之旅: 实现可扩展且可持续的服务差异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