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一口果冻卡喉,ICU门口的家长刷到这条——2023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抽查:三成果冻仍不印“3岁以下禁食”,日本可溶性果冻明年才进来,远水救不了近火。
![]()
别赌命,直接拉黑。
![]()
新规写得明明白白,包装正面得红字标“窒息风险”,可超市货架随手一翻,小兔子造型、迷你杯装,警示缩在侧面,字号比配料表还害羞。
厂家省几厘米油墨,家长可能省掉一个孩子。
别信“我盯得住”,真卡喉黄金抢救也就四分钟,救护车飞不过来。
碳酸饮料那边更离谱。
![]()
新加坡7月起全面禁高糖广告,人家动真格;国内无糖可乐销量却暴涨47%,家长一边怕糖一边囤货,双标得可笑。12岁以下每周一罐350ml,龋齿率翻三倍,牙医朋友圈天天刷屏,还是挡不住“奖励一口”的爷爷奶奶。
牙烂到根,哭的是娃,买单的是家长。
加工肉更别吹“儿童肠”。
WHO把每日50g以上加工肉踢进1类致癌,和烟草肩并肩。
![]()
欧盟明年禁亚硝酸盐,国内电商还在“宝宝专用”滤镜里猛加粉红颜色。
植物基香肠蛋白12g/100g,价格翻三倍,销量冷清,谁真为健康买单一目了然。
想解馋?
冻干水果片、低盐海苔、原制奶酪棒,照着蓝盾标志和T/CFCA标准号买,扫码一秒现原形。
![]()
国家卫健委9月强制标准已上线,铅、反式脂肪酸限得死死的,包装敢写“符合儿童零食标准”才配进购物车。
别让网红滤镜和直播间“321上链接”带走判断力。
总结一句:果冻卡喉、碳酸饮料烂牙、加工肉埋癌,都是摆在眼前的坑,新规只是划了线,跳不跳还在家长手里。
别等出事才转发“原来如此”,那时评论区只剩蜡烛。
![]()
——“刚把家里果冻全扔,吓死了,真卡了医院都来不及,谁爱赌谁赌。
——“无糖可乐也是可乐,别自我安慰了,我娃改喝气泡水,牙白回来了。
![]()
——“植物肠贵三倍,但一想到亚硝酸盐变1类致癌,还是默默下单,省啥不能省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