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学术分享
最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突破。
德国海德堡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的团队,用普通的DLP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了能通电变色的导电聚合物结构。
这事儿为什么重要?
因为导电聚合物在柔性屏幕、智能窗户、可穿戴传感器等领域都很有用,但一直没法用光固化方式3D打印。
原因很简单,这类材料本身颜色很深,打印时紫外光根本穿不透,固化不了。
就像你想用投影仪在黑布上投影,光线被吸收了,投不出图案。
这次团队找到了破解办法。
他们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配方,在打印波长(405纳米紫外光)下几乎是透明的,光能顺利穿透完成固化。
打印完成后,再通过通电的方式激活材料的导电功能。
这样既能打印,又能导电,两全其美。
![]()
看流程图就很清楚:设计墨水配方→DLP逐层打印→通电激活→得到能变色的导电结构。
![]()
AM易道对于该文章的许多理解和表达已脱离原文章的原始技术表述,有大量原创主观的解读创作成分,如需要了解更多原始硬核技术内容,请自行阅读原文。
材料配方:打印时透明,通电后导电
团队测试了五种墨水配方(Table 1)。
![]()
核心思路是用一种叫碳唑的化学单元作为主要材料,这东西的特点是在紫外光下几乎不吸光,不影响打印,但能在通电时传导电荷。
前四种配方(F1到F4)打印出的结构都偏硬,通电测试时容易从底板上掉下来。
问题出在交联剂的选择上,交联剂就像建筑里的钢筋,决定了最终结构的软硬程度。
刚性交联剂做出的结构太硬,通电时材料会膨胀收缩,刚性结构承受不了这种形变就开裂脱落了。
最后优化出的F5配方只用柔性交联剂PEGDA,还加了50%的溶剂让结构更松软。
打印出来的材料在27°C就开始变软,常温下有一定柔韧性,通电时能容纳材料的体积变化,也方便离子进出。
打印工艺:用常规设备就能做
设备方面没什么特殊的,团队用的是Asiga MAX X27打印机,405纳米LED光源,像素精度27×27微米,这在DLP打印机里算常规配置。
![]()
工艺流程也不复杂:
- 底板处理
在ITO导电玻璃上涂一层硅烷偶联剂增强粘附,结构牢牢粘在底板上就看这个
- 逐层打印
每层厚50微米,曝光4.8秒,一层一层往上叠
- 清洗固化
打完泡acetonitrile溶剂3分钟洗掉未固化的树脂,再用UV灯后固化3分钟增强强度
![]()
值得一提的是F5配方后来加了0.1%的阻聚剂BHT(配方F5b),这是为了提高打印精度,防止树脂在不该固化的地方固化,让边缘更锐利。
Figure 4a展示了三种2D结构的打印效果:
棋盘格、渐变方块阵列、圆形logo,表面平整,边缘清晰,说明配方和工艺参数调得不错。
![]()
更有意思的是Figure 4b的金字塔结构,这是个真正的3D结构,底座约10×10毫米,逐层往上收缩。
通电变色:看得见的电化学过程
打印完的结构几乎是透明的,要通电激活才能用。
把打印好的结构放进电解液里,接上电源做循环伏安测试,材料就开始发生变化。
Figure 2展示了通电过程。
![]()
第一次通电时,材料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原本单独的碳唑单元两两配对形成双碳唑结构,这个过程不可逆,相当于在打印好的网络里又做了一次化学加固。
之后的通电过程就完全可逆了,材料可以反复得失电子。
F5配方的优势在这里显现出来,几圈通电后完全反应完成,之后的电化学响应非常干净。
变色效果非常直观,Figure 3c和3d用光谱仪实时监测了变色过程:
- 中性态(不通电):浅绿色
- 低电压(0.1-0.6V)深绿色
- 高电压(0.6V以上):黑色
这个颜色变化完全可逆,断电后恢复浅绿色。
![]()
Figure 4a拍的实物照片很清楚,三个状态颜色对比明显。
团队还测了材料的电荷存储能力,大约36库仑每立方厘米。
最炫的演示:金字塔的颜色波浪
AM易道认为Figure 4b的金字塔演示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
![]()
通电时能明显看到颜色从底层往上层推进,像波浪一样逐层变绿变黑。
断电时又从顶层往下恢复浅绿。
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是:
电流从底部ITO电极注入,电解液里的离子从顶部渗入材料,两者在材料内部相遇才能完成电化学反应。
因为是多层结构,厚度几毫米,离子扩散需要时间,所以能看到明显的颜色前沿移动。
![]()
这不只是个炫酷的演示,它直观展示了这类材料的工作机制:
需要电子和离子同时参与,缺一不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材料要做得柔软,离子要能顺畅地进出材料内部。
Figure S41展示的双层结构颜色对比更明显,每层内部颜色均匀,层与层之间有明显分界,说明确实是逐层激活的。
![]()
3D打印功能化
AM易道看来,这项工作最大的价值是打通了光固化3D打印和功能电子材料之间的技术路径。
几个比较明确的应用方向:
电致变色显示:棋盘格案例已经展示了像素级控制能力。
如果把像素做小、响应速度提上来,柔性显示屏、电子纸、智能车窗都能用。
优势是3D打印可以做异形曲面,传统平面显示做不了的形状都能实现。
柔性传感器:材料能随电化学状态变色,反过来也能通过颜色变化检测电化学信号。
团队提到可以做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这种器件在生物传感、可穿戴健康监测上很有前景。
3D打印能做微流控通道、多层电极阵列,集成度比传统制造高。
智能窗户和伪装材料:
金字塔结构展示的颜色渐变效果,如果应用到大面积材料上,可以做变色伪装。
军事上有需求,民用的智能建筑、汽车天窗也能用。
团队目前的目标是缩小尺寸,用双光子打印把结构做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离子扩散距离大幅缩短,响应速度能提上来。
这个方向很实际,双光子打印做微纳光学器件、微型传感器都有戏。
这篇文章让AM易道想到3D打印的发展阶段。
最早大家打印的是形状,然后是力学性能,现在开始打印功能特性了。
电学的、光学的、电化学的。
碳唑材料这个案例证明,只要解决材料和光源的兼容性问题,光固化3D打印能做的远不止结构件。
而且用的是普通DLP打印机,不需要特殊改装。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是4D打印思路。
第一次通电时材料内部发生化学交联,相当于在时间维度上改变了材料。这种思路可以玩出更多花样,比如打印预设图案,局部激活形成功能区,或者梯度激活实现性能渐变。
碳唑材料打开了一扇门,门后面是整个功能电子器件的3D制造市场。
从材料配方到打印工艺,从设备选型到应用开发,每个环节都有新机会。
AM易道会持续关注这个方向,有新动态再和大家分享。
关注AM易道,读懂3D打印的变化之道。
A
MYD.C
N
您可以在网页上读到公测版AM易道了!早期注册用户和私信提交bug者会有隐藏福利!
招聘全职编辑:5年以上3D打印行业经验,不限专业方向。期待与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创作兴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优质内容。有意者请加yihanzhong详聊。
深度内容投稿:
欢迎向AM易道投稿,欢迎关于3D打印的深度原创内容,
有意者请加yihanzhong详聊。
企业合伙计划:
读者加群提示:添加amyidao加入读者交流群(备注加群),获取原始信源链接或不便发表内容,并与AM易道同频读者共同探讨3D打印的一切,AM易道建议读者星标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AM易道更新。
郑重免责声明:AM易道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文图片版权归版权方所有,AM易道水印为自动添加,辅助阅读,不代表对该图片拥有版权,如需使用图片,请自行咨询版权相关方。AM易道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