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俗语,农谚,尤其是每个月的开头,还有结尾,这种说法就更多了,比如在我们当地就一直有“朔日三不出,到头一场空”的说法,那么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了解这些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朔日?
所谓的朔日,在如今我们已经听到越来越少了,它其实是中国传统历法的核心概念,朔日特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暗面朝向地球,因此在夜空中不可见,这种天文现象称为“朔”。
![]()
按照古代历法的一个说法,每月从朔日开始,历经望(满月)、再至下一个朔,完成一个完整的月相周期,约29.53天,这正是农历一个月长度的由来。
所以我们也可以直接把朔日理解为,每个月农历初一,就是我们说的朔日,而即将到来的就是农历的十月,那么便是十月朔。
![]()
十月朔日,和其它的朔日不一样,在秦朝的时候,把称之为“秦岁首”,也就是说,在秦朝的时候,十月乃是一年的开始,十月初一的地位,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年初一。这种传统,一直到汉武帝改用夏历后才改变。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描述的正是周代十月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场景。
随着后来历法的改革,岁首现在已经改到正月,但是十月朔,作为一个重要日子却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后面还和寒衣节逐渐融合。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十月一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可见当时十月朔日更换冬衣已成为宫廷制度。
![]()
寒衣节的确定
在以前寒衣节其实是没有固定时间的,一直到宋朝的时候,人们才把寒衣节的日子给固定了下来,定为十月朔,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后续人们在历史文献当中看到的寒衣节,也基本都是以十月朔记载的,比如《北辕录》记载,南宋时人们已在十月朔“具酒馔及剪纸为衣”祭奠祖先。
![]()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详细描述了寒衣节的完整形态:“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门外,曰送寒衣”。所以十月朔和寒衣节,也就成为了固定的一个搭配了。
“朔日三不出,到头一场空”指的是什么呢?“三不出”指啥?
朔日就是一个月的开始,十月朔,就是十月的开始,那么这天恰巧就是寒衣节,民间说法传统也比较多,那么三不出,分别是什么呢?
![]()
一不出钱财
在一个月的开始,人们都希望可以钱财进家门,也就是希望来个开门红,你所以在这天的时候,不要进行大额的钱财外借,或者是投资,古人认为,如果这个时候向外支出借钱,那么很可能导致整个月的财运流失,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在月初的时候,要做好财务规划。
二不出远门
老话说“朔日不出门,晦日不归家”,意思就是提醒我们,在月初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在月末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晚回家,因为这两个阶段,在以前它是看不到月亮的,当时的交通不便,所以容易遇到问题,这个也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合理的安排好行程。
![]()
三不出恶言
朔日不说晦气话、不与人争执。古人认为言语具有能量,月初保持言语祥和,能为整月带来好运。这体现了管理情绪、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十月朔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初一,这天是寒衣节,古人提醒三不出,其实是告诉我们,要注意制定好规划,避免冲动消费,同时也要记住,无论是出门还是回家,要规划好行程,还有就是保持情绪的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