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新华社照片,深圳(广东),2025年11月16日 11月16日,获得冠军的江苏队选手张雨霏在颁奖仪式上。 当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游泳女子50米蝶泳决赛在深圳举行。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当25 秒 61 的成绩定格在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张雨霏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 50 米蝶泳赛场再度登顶,将个人全运金牌数刷新至 9 枚。这是她本届全运会的第二枚个人金牌,此前她已在 100 米蝶泳项目中以 56 秒 88 夺冠。但混合采访区里,她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兴奋,平静的她说,她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这个成绩拿到世界上根本不算什么,只能说是对我现阶段的努力有个交代”。
手握 10 枚奥运奖牌、早已加冕中国 “蝶后” 的她,第四次踏上全运会赛场,恰逢赛事新增 50 米蝶泳等六个短距离项目以接轨 2028 洛杉矶奥运会的关键节点,面对余依婷等新锐泳将的强势挑战,她毅然按下 “重启键”,卸下所有荣誉包袱,以小将的纯粹与执着重新奔赴征途。
张雨霏的“重启”,源于近期赛事中的挑战与自我审视。今年 5 月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她遭遇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冲击 —— 在统治多年的女子 100 米蝶泳项目中,被 20 岁的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余依婷以 0.09 秒的微弱优势逆转,终结了自 2017 年起对该项目的垄断。而在更早的世锦赛上,她虽仍保持世界顶尖水准,但体能短板暴露无遗,曾陷入 “打完前两天就游不动” 的困境,最终未能实现所有预期目标。接连的挑战让这位 “蝶后” 清醒认识到,过往的光环已成为无形枷锁,唯有主动清零、重新出发,才能在新周期中站稳脚跟。
“没有到我心中的目标线,哪怕是自己的成绩,我都会觉得很烂很糟。” 夺冠后的张雨霏依旧保持着严苛的自我要求。在她看来,25 秒 61 的夺冠成绩虽能排进 2025 年世锦赛决赛第六名,放眼国内赛场足够亮眼,但只是现阶段训练的成果检验,远未达到她的理想标准。这种不满足背后,是她对训练模式的全面调整:巴黎奥运会后,随着年龄增长,她减少了长距离项目投入,将重心聚焦 50 米、100 米短距离,从依赖腿部力量转向提升划水效率,还专门打磨触壁精度,智能化训练平台的试用也为她的 “重启” 提供了助力。
四征全运的赛道上,“重启” 的张雨霏正收获肉眼可见的成长。相较于世锦赛的体能困境,本届全运会她的体能储备厚度显著提升,能够 “从头站到尾” 从容应对高强度比拼。即便在 200 米蝶泳项目中仅获铜牌,她也并未气馁,反而将其作为发现问题的窗口。就连夺冠的 50 米蝶泳,她也直言平时训练投入不多,参赛核心目的就是检验成果、针对性优化。赛场之外,她依旧保持着温柔与热忱:为兑现粉丝承诺,以哪吒造型的双丸子头亮相领奖台;面对粉丝不远万里的奔赴,她既感动又略带 “社死” 的羞涩,承诺会持续传递正能量,与大家共同成长。而在个人状态管理上,她的减脂计划已完成第一阶段,接下来将向 “增肌不粗壮” 的目标迈进,在追求运动表现的同时兼顾多元成长。
从里约奥运会的“哪吒折戟” 到东京奥运会的破纪录夺冠,从全国冠军赛的意外失利到全运会的 “重启” 登顶,张雨霏的泳道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正是这种敢于放下荣誉、直面挑战的 “小将心态”,让她在新奥运周期的备战节点上持续突破。如今的她,不再被 “蝶后” 的光环束缚,而是以更纯粹的热爱与执着,在每一次入水、每一次划臂中重新定义自己的征途。真正的强者,从不怕从头再来,张雨霏用行动证明,当 “蝶后” 选择做回小将,便是下一段传奇的开始。
原标题:《张雨霏:卸下“蝶后” 光环,四征全运为何选择“重启”》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题图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