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AI引擎点燃峡谷电子青训标杆
2024年,王者峡谷高星局里,玩家们都在热议一个话题:对面关羽劈出的每一刀都带着职业选手的精准走位,妲己二技能像装了预判挂似的总能命中,这不是外挂,而是姚晓光团队开发的“电子青训”AI引擎,它的操作精度已经达到了职业选手的及格线,让普通玩家也能和“数字替身”对战。
![]()
与此同时,这款引擎的“母体”——《王者荣耀》的海外版《Honor of Kings》在巴西、中东等地火得一塌糊涂,当地玩家为新出的灯神、玛雅太阳神英雄疯狂,文化输出和商业成功两手抓。
谁能想到,这个带着中国游戏走向世界的引擎,背后站着的是从南昌电厂子弟一路走到腾讯副总裁的姚晓光,当年那个连买电脑都要求父亲的少年,如今成了被称作“无产阶级游戏制作人”的行业标杆,那么他到底是怎么用热爱把中国游戏从跟着别人跑到领着别人跑的呢?本期就带大家走进姚晓光的故事。
![]()
少年像素画里的游戏梦
1993年的南昌,初三的姚晓光总往父亲办公室跑,盯着那台长城电脑挪不开眼。父亲扔给他一本《BASIC语言》:“两周内编出程序,就给你买电脑。”姚晓光熬了十几个通宵啃完书,父亲骑着二八大杠跑了一小时,从旧货市场扛回全校唯一的386电脑。
机箱上还贴着“国营南昌电厂”的旧标签,他却宝贝得不行,每天放学后就趴在屏幕前,用像素点一笔笔描关羽的红脸、张飞的豹头环眼,连地图上的草垛都要调三种灰度——编程和游戏的种子,就这么在黑白屏幕上发了芽。
![]()
17岁暗黑约定叩开行业门
三年后的17岁生日,姚晓光和同学在网吧打通《暗黑破坏神》最后一关,盯着屏幕上滚动的制作人员名单,他突然拍着大腿说:"以后咱也做个比这更牛的游戏!"这话没白说,大学四年他泡在机房写代码,同学甩给他一本《Windows游戏编程大师技巧》,点拨他:"想做游戏,得懂DirectX。"他啃下Visual Basic和DirectX 7.0,硬是用课余时间捣鼓出个仿《暗黑》的demo——角色能八向行走,怪物被攻击时会显示半透明血条,连NPC寻路都用了当时刚学的A*算法。
2000年春天,这个200多MB的压缩包,成了他敲开游戏公司大门的第一块砖。
![]()
北漂蛮荒路踩出行业基
2000年春天,这个200多MB的压缩包,成了他敲开游戏公司大门的第一块砖。当时父亲托关系给他在南昌电厂找了份铁饭碗,母亲却盯着他说:“新工作得挣够5000,不然别想走。”
北极冰公司的戴红听说了他的demo,坐火车从北京赶到南昌,把5000元现金拍在桌上:“来做《网络侠客行》,这行以后肯定火。”
姚晓光揣着钱就辞了职,在北京租了个6平米的小屋,每天啃着馒头写代码,可项目做了半年,老板突然卷款跑路,服务器都被搬走了。
![]()
他蹲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写下《何苦做游戏》的帖子,骂自己傻,骂行业黑,可骂完了又想:“中国总得有自己的好游戏吧?”
后来他去了福州的天晴数码,带着团队做《幻灵游侠》,2002年游戏上线那天,在线人数突然冲到一万,机房服务器都卡得冒了烟。
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说要涨工资,姚晓光却递了辞职信:“我还是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游戏。”
![]()
3D技术撕开行业黎明
离开天晴后,他拉着几个兄弟成立全星工作室,想把大学时的暗黑梦做出来。可《暗黑在线》测试那天,玩家骂声一片——画面卡顿、任务重复,服务器三天就崩了。关服那晚,姚晓光盯着电脑屏幕发呆,突然拍板:“不做2D了,搞3D!”
2003年春天,他带着团队加入盛大,接下《神迹》开发。当时为了赶2004年春节上线,他带着团队连轴转,左腿疼得站不住就拿凳子垫着,同事劝他去医院,他总说“等项目上线再说”——这一等,就是两年。
游戏上线那天,他疼得下不了床,去医院一查:胯关节严重磨损,得手术摘除。躺在病床上,他摸着空荡荡的裤管笑:“拐杖或许跟一辈子,但游戏梦不能停。”
拄着拐杖的日子,他白天改代码,晚上翻译《网络游戏开发》教材,油印了几百本送给同行,“像蘑菇一样在黑暗里扎根”的想法,就在那时悄悄冒了头。
![]()
腾讯逆袭成游戏标杆
2006年春天,姚晓光带着“蘑菇理论”加入腾讯。那年《QQ飞车》公测,服务器后台数据跳得吓人——10天在线人数破30万,办公室打印机连夜打报表,纸都用空了三箱。
2013年移动浪潮来临时,他带着团队试做《天天爱消除》,谁也没想到这小游戏10天注册量冲4000万,手机应用商店首页推荐挂了整整一个月,这下没人再质疑“移动端能不能撑起大游戏”了。
![]()
2015年《英雄战迹》测试,玩家骂声比好评多:“PVE副本像页游”“3V3地图跟逛菜市场似的”。姚晓光把团队关在会议室三天,拍板“回炉”:砍光所有PVE关卡,地图重做5V5,英雄皮肤定价9.9元起。改到第七版时,有人劝他“差不多得了”,他翻出当年《神迹》的代码注释:“用户要的不是‘好像还行’,是‘非玩不可’。”
游戏更名《王者荣耀》上线那天,凌晨三点服务器炸了,他蹲在运维室啃面包,看着在线人数从10万飙到200万——后来这游戏连续三年霸着全球手游收入榜首,办公室墙上的锦旗多到没地方挂。
![]()
热爱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如今AI引擎让“电子青训”走进峡谷,玩家能跟职业级数字替身对线;海外版《Honor of Kings》在中东推灯神英雄,拉美上玛雅太阳神,当地玩家为文化皮肤排队氪金,文化输出和商业成功都没落下。敦煌45窟毫米级扫描进游戏,玩家操控英雄时能摸见壁画上的飞天飘带纹路,“游戏+文化”这么玩,老祖宗的宝贝活了。
![]()
当年那个蹲机房啃代码的少年,现在面对青少年沉迷争议,带着团队上了人脸识别防沉迷,凌晨三点还在改系统参数。有人说他变了,从“游戏疯子”成了“行业老大哥”,他倒觉得没变——跟1993年趴在386电脑前画像素草垛时一样,还是想让游戏“有意思”,还得“有意义”。
从2000元报酬升级电脑,到带着中国游戏站在全球手游收入榜首;从行业蛮荒期的《何苦做游戏》,到现在琢磨AI引擎怎么帮新人入行,姚晓光的故事,就是中国游戏“始于热爱,成于坚持,久于责任”的样子。
如今KPL青训营里,数字替身正在泉水热身,敦煌壁画在游戏里重生,他用热爱点燃的火种,还能照亮行业哪段路?谁知道呢,传奇不都这样,接着走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