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观车君
![]()
11月16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突然在个人微博连发多条消息,重申小米汽车“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的设计理念。
这一举动发生在安徽高速事故发生后半年多,在多个质疑声音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显得有点意味深长。
观车君看到,雷军连发三条微博,如下图。且附上了2023年和2024年发布的四则微博截图,并直言“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
![]()
![]()
![]()
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争议,目前来看似乎是有点撕裂的。
一方面在权威第三方机构评测中,小米SU7确实交出了亮眼答卷:
C-NCAP2024版测试:综合得分率93.5%,获五星安全评级,其中主动安全得分高达95.25%;
中保研C-IASI测试:在56km/h正面碰撞中,将加速度控制在25g,获3G+顶级评级;
车身结构: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90.1%,电池包采用"最严苛安全标准"。
但今年以来频繁掀起舆论风波的事故,也让人不得不开始质疑小米汽车是否真的安全。
从时间轴看,此次发声距离2025年3月29日安徽高速三死事故已过去近8个月,目前事实真相仍不明朗,期间家属质疑、舆论发酵从未停歇。
更关键的是,就在11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刚刚公示了小米SU7大规模召回事件: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缺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116,887辆SU7标准版。这一数字占小米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的约70%。
![]()
股价方面观车君看到,这一个多月里,小米汽车港股价格已下跌约30%。
如此来看,雷军此次的发声是对小米汽车持续发酵的舆论压力的直接回应,也是该司危机公关的重要一环。
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曾呼吁全行业“共同抵制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而此次发言则是这一立场的延续。
另外选择此时发声,可能与即将到来的车市旺季有关。在经历重大安全事故后,消费者信心的重建需要厂商展现出更多的诚意与透明。
![]()
但诚如微博上也有人质疑的:比起重申对安全的重视,对此前舆论关注的各个事故的调查结果等细节,进行进一步批披露,是不是也有必要呢?
毕竟这些才是对“重视安全“理念真正的落地化。比如理想汽车,mega爆燃事件没多久,就披露了调查结果,并处理相关责任人。这个态度就显得确实是有诚意的。
在观车君看来,雷军在11月16日的微博刷屏,本质是一场资本叙事保卫战。他试图用"安全理念一贯性"对冲"安全事故高频性",用"创始人信用"为"企业能力"背书。
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危险行为。尤其此前小米汽车有很多比“好看第一位”更受舆论关注的争议事件,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雷军这时的“愤怒”辟谣,显得有点避重就轻。
因为对小米汽车而言,安全不是营销口号,而是必须融入血液的信仰。这条路漫长且艰难,但也是通往伟大品牌的必经之路不是吗?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各种渠道的公开披露,特此说明并致谢!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为杠杆观车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