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介石一生杀人无数,若要说他最不该杀的人是谁:那一定是瞿秋白

0
分享至

有些杀戮,不仅没达成目的,反而成了刻在历史上的污点,让施暴者永远背着骂名。

瞿秋白不是那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猛将,却在近代中国的思想界、革命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后来又接触到新思想,21岁就以《新青年》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写下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让当时的中国人第一次真切了解到苏俄的革命真相。

回国后,他投身革命洪流,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瞿秋白临危受命主持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陷入低谷的革命指明了方向。那段时间,他两度担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1934年2月抵达中央苏区后,还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教育部部长,负责苏区的教育和文化建设,即便后来不再处于核心领导岗位,也一直专注于革命理论研究和文化宣传,翻译进步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和鲁迅等人并肩作战,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有意思的是,瞿秋白和国民党的一些将领早年还有过交集。他曾到黄埔军校讲课,当时的宋希濂是军校学生,听过他的课,对这位学识渊博、谈吐儒雅的老师印象极深。谁也没想到,多年后竟是宋希濂奉命看管被俘的瞿秋白。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因为肺病严重,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后来在福建长汀突围时不幸被俘。国民党当局得知抓了瞿秋白,如获至宝,觉得能从这位中共重要人物身上挖到有用的情报,还想通过劝降他来打击革命士气。

负责劝降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从地方官员到国民党中统特务王杰夫,再到宋希濂。宋希濂念及师生情谊,多次去狱中探望,不仅改善他的伙食,还送来书籍纸笔,试图劝说他“归顺”,瞿秋白却直言“三民主义是一盘大杂烩”,明确拒绝妥协。中统特务的审讯也没能奏效,瞿秋白始终坚守立场,他在狱中写下《多余的话》,坦陈自己的思想历程和内心困惑,却丝毫没有动摇对革命的信仰,还留下了“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的话。经后来中共中央复查确认,《多余的话》确为瞿秋白亲笔所写,并未改变其革命立场。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亲自过问此事。当时红军已经完成长征,革命火种并未被扑灭,蒋介石想通过处决瞿秋白来震慑那些坚持革命的人。有人劝他,瞿秋白是文人,没有直接带兵打仗,杀了他反而会引来舆论谴责,蔡元培还曾在国民政府会议上当面向蒋介石求情,可蒋介石铁了心,最终下令将瞿秋白就地枪决。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从容走出监狱,他换上一直珍藏的蓝布衫、黑短裤,走到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路上,他哼唱着《国际歌》,到了刑场,他盘膝而坐,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开枪吧。”枪声响起,年仅36岁的瞿秋白倒在了血泊中。



他的死讯传开后,国内外一片哗然。宋庆龄虽未直接公开谴责,但她通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持续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与社会舆论形成呼应,不少原本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进步青年,也彻底看清了其独裁专制的本质,纷纷投身革命。而瞿秋白的气节和精神,反而激励了更多人坚持斗争。毛泽东后来评价他:“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

蒋介石原本想通过杀戮震慑革命,可杀瞿秋白这件事,却成了他一生最不明智的决定。瞿秋白的价值从不在战场的胜负,而在思想的力量,杀了他的人,却永远抹不去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试想一下,如果蒋介石当时听从劝告放过瞿秋白,会不会改变世人对他的部分评价?而一位本该继续用笔墨唤醒国人的文人,却死于独裁者的屠刀之下,这难道不是历史的遗憾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米师傅安装
米师傅安装
电钻一响 黄金万两
1495文章数 3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