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坝装“大脑” 让机组上“云端”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智能水电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纪实
数字化浪潮下,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快速向我们走来……
站在时代变化的十字路口,万里长江的数字镜像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开启。
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水电对提升电网稳定性和有效性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但巨型电站群的智能运维管控设备设施繁多,如何在兼顾调峰保供等多重任务下,保证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这对水电运维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为破解运营难题,自2020年起,三峡集团在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启动智能水电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用看不见的“工业大脑”让六座梯级电站“连珠成串”。
这项技术成果让原本孤立的检修系统、水电决策系统在经过互联网改造后,通过数据中台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在提升安全性与用户自主权的同时,为水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打开了新的空间。
每天,来自六座梯级电站数万个测点的上亿条数据,汇聚于“工业大脑”并完成智能分析,形成机组健康状况“诊断书”。
如今,指尖鼠标只需一点,设备状态与发电运行、水库调度、监控自动化、异常事件处置等功能都能在“工业大脑”实现。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智能水电工业互联网平台界面 长江电力供图
“工业大脑”可实现年度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可实时智能预警守护电站安全,可提前1至30天发现设备异常,使设备在受到实质性损伤的拐点前就得到处理,可对4945个设备开展年度状态评估,让设备运行能力、寿命判断告别“经验主义”,走向科学精准。
除了机组健康的实时监测,“工业大脑”的智慧化升级同样给日常运维带来了诸多变化与惊喜。
过去,运维人员需要在庞杂的机组数据中手动查询获取设备状态数据及运行记录,开展人工分析,耗时长、效率低。如今,“工业大脑”创新性建立水电工业互联网低代码开发平台,技术人员不需要具备编程能力,就能开发出满足自己工作需求的模型和应用。
以“两票智能化管控系统”为例,在传统电力作业管理中,“两票”(工作票、操作票)业务存在效率偏低、监管较难等潜在问题。如今,依托“工业大脑”构建两票智能校对逻辑库,可实现多模式工作票预约、角色识别、自动校核和设备操作信息自动登记归档,极大提升了两票业务的安全、效率和环保水平。
这只是“工业大脑”赋能的开端,工业互联网平台更以硬核实力突破水电传统运维技术瓶颈。依托自研的数据预测等AI核心算法,彻底点亮测点监测盲区,改变指标计算依赖人工的传统模式,实现设备状态精准预测;自动完成设备日、周、月诊断分析,让水电运维的每一步都精准可控、高效智能。
从智能预警、智能检修,到智能诊断、智能决策,“十四五”以来,“工业大脑”在多项前沿技术上取得协同突破,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领军组第一名等荣誉,为推动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如今,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建成1.85万个工业5G项目,实现了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网络每天处理亿万条数据,优化遍布全国的智能制造体系。而以“智能水电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三峡方案”的成功实践,将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三峡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