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女性血压的“性别优势”为什么会被肥胖毁掉?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说法:女性在绝经前,受雌激素的保护,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比同龄男性要低?
这在过去是医学界的“常识”,也是无数女性朋友心里的“定心丸”。
万万没想到:发福后的女性,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正在急速追赶甚至超过男性。更让人忧心的是,年轻的、本该受保护的育龄期女性,在体重增加后,血管健康受损的程度和血压升高的幅度,甚至比同龄男性更明显 。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背后驱动这个女性特有的“肥胖性高血压”机制?过去医学界一直怀疑的“雌激素”真的是元凶吗?
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答案。
找到真正的“高血压开关”
在深入探讨性激素是否是主谋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科学家们先前已经找到了女性肥胖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特路径。
在男性肥胖引起高血压时,通常被认为是脂肪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也就是让你的身体处于“紧张”状态) 。
但在女性身上,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信号通路”:
脂肪在“呼叫”: 当脂肪细胞过度堆积,会分泌一种被称为“瘦素”(Leptin)的荷尔蒙 。瘦素本来的任务是告诉大脑“我饱了”,但在肥胖状态下,身体对它会产生抵抗,导致瘦素水平居高不下 。
血压在“飙升”: 醛固酮合成酶被激活后,会大量生成醛固酮。这是一种能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过多时会像**“吸水泵”**一样让身体保留过多的钠和水,最终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简而言之,女性肥胖导致高血压,是通过一条**“瘦素-醛固酮”**的独特路径,而不是男性常见的“神经紧张”通路 。这也是为什么在针对醛固酮的治疗上,女性患者往往能获得更好的降压效果 。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这条路径是“女性特有”的,那么是不是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在偷偷地驱动或调节着这个“瘦素-醛固酮”开关呢 ?
雌激素沉冤得雪,性激素不是主谋
带着这个关键问题,医学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严谨的动物实验和人体细胞研究。
他们先是选取了一批肥胖的雌性小鼠进行试验。为了明确性激素的作用,他们对一部分小鼠进行了卵巢切除手术(OVX,模拟绝经状态),从而去除了卵巢分泌的大部分性激素,而另一部分则作为对照(Sham组) 。
结果显示,性激素“洗清了嫌疑”: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人体研究:
研究人员在人类肾上腺细胞中,分别加入了雌激素、孕激素甚至雄激素,结果这些性激素都没有改变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表达 。
李女士和她的“隐形危机”
让我们来看一位虚拟的患者李女士(35岁)。她一直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家族史,但她更担心的是体重增加会让她提前进入“更年期状态”——雌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失去心血管保护。
体检时,李女士的医生发现她的体重超标,血压也偏高。但她的女性荷尔蒙指标显示一切正常。李女士感到困惑,为什么自己有“雌激素保护”,血压还会升高呢?
旧的认知:血压高是女性荷尔蒙失衡(如绝经)导致的。
新的发现:尽管李女士的雌激素水平正常,但她的脂肪分泌的瘦素已经处于高水平,这个**“脂肪信号”直接绕过了性激素的保护层,激活了肾上腺的“醛固酮开关”**,导致她出现了独特的肥胖性高血压 。
科研指向何方?
既然性激素不是驱动女性特有高血压机制的关键,那么这种性别差异的真正根源是什么?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不是性激素,那么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很可能要指向**“性染色体”**本身 。
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可能通过非激素依赖的方式,直接影响了身体对瘦素信号的反应,导致女性的肾上腺比男性更容易被瘦素激活,从而启动了独特的“瘦素-醛固酮”通路 。
这项研究的价值巨大,它为治疗女性肥胖性高血压提供了更精准的靶点:
体重管理是核心:既然肥胖产生的**“脂肪荷尔蒙”(瘦素)是启动高血压的首要开关**,那么有效的体重管理,尤其是减少脂肪堆积,依然是保护女性心血管健康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 。
精准用药:对于患有肥胖性高血压的女性,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心血管预后 。
参考资料:Barris CT, Kress TC, Antonova G, Jordan CR, Newman A, Faulkner JL, Saeed MI, Kennard S, Belin de Chantemèle EJ. Female Sex Hormones Do Not Drive the Sex-Specific Mechanisms of 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25 Nov 4. doi: 10.1152/ajpheart.00630.202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1187991.
本文内容基于Barris等学者2025年发表的学术研究摘要和引言部分的核心发现,旨在普及医学知识,不作为医疗诊断或治疗建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