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新朋友,请点击上方的蓝色字关注“高科技爱好者”,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
11月16日,一则关于iPhone 17 Pro Max的新闻让不少果粉心里咯噔一下——有人用一张湿巾,擦掉了一台手机的“脸面”。
这事儿听起来像段子,但却真实发生了。网友@Rui35052730在X平台上晒出三张照片,那台星宇橙配色的iPhone 17 Pro Max,背面大面积掉漆,橙色的涂层斑驳脱落,露出底下银白的铝合金底材,像是被硬生生剥下一层皮。据他说,只是用湿巾擦了一下,就擦出了这种“战损成色”。
![]()
消息一出,评论区炸了。有人不敢相信:“他用的难道是工业级强酸湿巾?”也有人调侃:“这怕不是卸甲湿巾吧?”还有懂行的网友点出关键:“看起来像丙酮的效果,普通湿巾哪来这威力?”
不过,先别急着骂苹果。仔细看下来,这件事并不简单。
一、是质量问题,还是清洁方式翻车?
目前来看,这事还是个孤例。在Reddit等主流科技论坛上,并没有其他用户反馈类似问题。外媒Wccftech也指出,不能凭单一事件就断定iPhone 17 Pro Max有普遍性缺陷。
那问题出在哪?xAI旗下的Grok分析认为,如果湿巾里含有过氧化物或酒精,确实可能破坏手机表面的涂层。而苹果官方一直明确建议:不要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擦拭iPhone,因为它们含有的强效化学成分,会分解机身涂层。
换句话说,湿巾本身不是原罪,湿巾里含有的成分才是关键。
![]()
二、为什么iPhone的漆面会这么“脆弱”?
这不是iPhone第一次陷入“掉漆门”。早在iPhone 5时代,黑色款就出现过边框掉漆;后来的iPhone 6、iPhone 12也都曾有用户反馈涂层不均匀或容易磨损。
说到底,这和苹果的工艺选择有关。为了追求轻薄和手感,iPhone的机身多数采用铝合金基底+多层喷涂涂层。涂层不仅要负责颜色,还要兼顾抗指纹、抗腐蚀甚至耐刮擦。一旦涂层被化学物质腐蚀,或者喷涂工艺有瑕疵,就容易出现脱落。
而这一次的“星宇橙”属于高饱和度颜色,涂层工艺本身就更复杂,对化学溶剂的耐受度也可能更低。
![]()
三、我们该怎么清洁手机?这不是小题大做
你可能觉得:“擦个手机而已,至于这么讲究吗?”还真至于。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湿巾五花八门:除菌湿巾常含酒精;卸妆湿巾可能含脂溶性成分;甚至有些清洁湿巾含有微量的丙酮或过氧化物。这些成分对皮肤无害,但对手机涂层却可能是“隐形杀手”。
苹果官方推荐的清洁方式是:用无绒软布蘸取少量清水擦拭。如果一定要用清洁剂,只能使用70%异丙醇湿巾或75%乙醇湿巾,轻轻擦拭金属和非多孔表面。
![]()
一句话:别乱用湿巾,更别随便喷酒精。
四、理性看待个案,但苹果不能总让用户“自己小心”
必须说,这次事件大概率是极端个案。湿巾成分异常、涂层本身存在瑕疵、或是使用环境特殊……都有可能促成这样的结果。
但苹果也并非完全无辜。每一次出现“掉漆”、“氧化”或“色泽不均”,苹果的回应几乎都是“用户使用不当”。作为一家追求极致的公司,是否应该在涂层工艺上更下功夫?是否该对清洁剂兼容性做更严格的测试?
毕竟,用户买的是手机,不是一件需要供起来的艺术品。
![]()
总结:
iPhone 17 Pro Max“被湿巾擦掉漆”仍是一个未经大规模证实的个案。我们不必因此恐慌,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它提醒我们两件事:
![]()
清洁电子产品,温和是第一原则,别迷信“多功能清洁湿巾”;
而对苹果来说,工艺和品控永远是高端机的立身之本。一部手机是否高端,不仅要看它能否经得起摔打,也要看它能否经得起一次普通的擦拭。
毕竟,没人希望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手机,颜值输给一张湿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