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十万买的管理软件,现在成了摆设,员工都在用回Excel表格!”
“软件功能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操作起来太复杂,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每天要录入一大堆数据,但想要的分析报告还是得手动做...”
这些吐槽在建筑行业屡见不鲜。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使用施工项目管理软件本应提升效率,但很多企业却陷入了“不用等死,用了找死”的困境。今天,我们就以业内知名的广联达项目数据决策系统PMSmart为例,结合其他主流软件,盘点最常见的五大使用误区。
![]()
误区一:以为软件是“万能药”,忽视管理基础
典型表现:
企业自身管理流程混乱,基础数据不完整,却指望通过上线一套软件来解决所有管理问题。
具体案例:
某施工企业匆忙上线一款项目管理软件,希望规范材料管理。但由于现场领料制度不健全,数据录入不及时不准确,导致系统里的库存数据与实际完全对不上,最后只能弃用。
正确做法:
•上线软件前,先梳理和优化现有的管理流程
•建立必要的数据采集规范和制度
•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误区二:追求“大而全”,忽视实际需求
典型表现:
盲目追求功能最全的软件,结果60%的功能用不上,员工学习成本高,抵触情绪大。
软件对比:
•广联达PMSmart的优势在于聚焦项目经营决策,自动拉通算量、进度、物资等数据,适合需要深度数据挖掘的企业
•如果只需要基本的进度和资料管理,选择更轻量级的软件可能更合适
明智之选:
•先明确自身最迫切要解决的3-5个痛点
•选择功能匹配度最高的软件,而不是功能最全的
•考虑软件的扩展性,未来需要时再升级
误区三:重“上线”轻“应用”,缺乏持续优化
典型表现:
软件上线后以为就万事大吉,没有建立持续培训和优化机制。
真实情况:
某公司上线软件后,只是对员工进行了初步培训。随着业务发展和新员工加入,软件使用越来越不规范,数据质量越来越差,最终无法支撑决策。
解决方案:
•建立定期的培训机制
•设立专门的软件应用岗位
•定期收集使用反馈,持续优化应用方案
误区四:数据“各自为政”,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典型表现:
不同部门使用不同的软件系统,数据无法互通,反而增加了协调成本。
破解之道:
•广联达PMSmart的优势在于能打通广联达生态内的各类数据
•选择软件时要考虑其开放性和集成能力
•建立企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
误区五:忽视移动端应用,现场与管理脱节
典型表现:
软件只有PC端,现场人员无法实时录入数据,导致信息滞后。
移动端对比:
•主流软件都提供移动端应用
•但移动端功能的深度和易用性差异很大
•需要根据现场人员的实际使用习惯选择
实用建议:
•选择提供完整移动端解决方案的软件
•移动端操作要尽量简单便捷
•考虑离线操作功能,适应网络不好的工地环境
给施工企业的实用建议
1.做好需求分析:明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分步实施:先试点后推广,不要一步到位
3.重视数据:数据质量是软件应用的基础
4.选择靠谱伙伴:软件供应商的持续服务能力很重要
5.建立考核机制:将软件使用纳入绩效考核
成功案例:某国企的软件应用之道
该企业在上线广联达PMSmart时,采取了以下策略:
•先选择2个项目进行试点
•组建由业务骨干和实施顾问组成的联合团队
•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考核制度
•定期组织应用经验交流会
结果:系统上线半年后,项目材料损耗率降低15%,决策效率提升40%。
结语
使用施工项目管理软件不是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一场管理变革。避免这些常见误区,才能让软件真正成为项目管理的助力,而不是负担。
记住:软件是工具,人才是核心。再好的软件,也需要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持续优化,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