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巴克突然抛出重磅消息,以4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60%股权,交出主导权。
要知道,这可是星巴克苦心经营26年、坐拥超8000家门店的“第二主场”。
![]()
从1999年进驻故宫一炮而红,到今天门店人流稀疏、市场份额缩水一半,而对面的瑞幸正靠9.9元一杯的咖啡疯狂收割。
这波操作,究竟是星巴克被平价咖啡打服认输?还是一次绝地求生的险棋?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星巴克卖股引猜测
2025年11月4日,一个大消息炸上微博热搜。
星巴克把中国业务60%的股权卖给了博裕资本,作价40亿美元。
这家在中国开了8000多家门店的咖啡巨头,终于迎来了位懂本地市场的中国“管家”。
网友们都在猜:这是不是被国内9块9一杯的平价咖啡逼得没辙了?
![]()
回顾星巴克入华这26年,起步可谓一帆风顺。
1999年,它在故宫开出第一家店,一下子就奠定了高端、小资的品牌形象。
到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星巴克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
2019年更是它的高光时刻——市场份额高达34%,相当于每三杯现磨咖啡里,就有一杯是星巴克的。
![]()
那时候,35块的星巴克拿铁是白领的身份象征,有人宁愿省午饭也要撑场面。
它打造的“第三空间”,也就是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社交场所,也让消费者愿意为环境和体验买单。
可谁想得到,才五年时间,局面就彻底变了。
![]()
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营收虽然涨了18%,利润却跌了13%,同店销售额也下滑了14%。
到了2025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更是直接跌到14%,比巅峰时期少了一半还多。
第四季度尤其明显——虽然到店人数增加了9%,但人均消费降了7%。
大家花钱越来越精打细算,用优惠券下单成了常态。
![]()
店里也没从前那么热闹了,过去国贸店的座位要靠抢,如今下午三点,核心商圈的门店已经冷冷清清。
办公室里也变了风气,以前互相帮忙带星巴克,现在变成了一起点瑞幸9块9的生椰拿铁。
那杯35块的拿铁,渐渐从日常标配,变成了偶尔才舍得喝的“轻奢品”。
![]()
下滑有原因
星巴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本土品牌太能打,另一方面也怪自己没跟上节奏。
瑞幸、库迪、幸运咖这些国产品牌,靠低价搅动了市场。
瑞幸常年9块9一杯,用券后有时6块9就能喝到,库迪均价8块左右,
幸运咖的美式更是低到4块钱,这些价格还不到星巴克的三分之一。
![]()
它们不追求一杯赚多少,而是靠走量赚钱,薄利多销。
门店数量上,本土品牌更是碾压。
2025年,瑞幸门店突破2.4万家,库迪也超过1.2万家,都比星巴克的8000多家多出一大截。
![]()
而且它们不执着于黄金地段的大店模式,反而往社区、写字楼、校园里钻,选址更灵活,打法也更精准。
瑞幸会按区域调整价格,库迪靠补贴吸引顾客,不少星巴克的老主顾都转投了它们。
![]()
更关键的是,大家的消费习惯变了。
现在六成以上的咖啡订单都是外卖或自提,年轻人喝咖啡大多是为了提神,没几个人愿意再为座位和环境多花钱。
![]()
而中国门店的人力成本比美国高30%,核心商圈房租占营收的12%以上,比美国贵一倍。
这就让星巴克那些装修精致、面积宽敞的门店,变成了高成本负担。
再加上星巴克自己的一些运营问题,比如以前吹爆的社交场所概念,现在没人买账了,想转快取模式却只有42%的顾客认可。
![]()
高端产品线营收不到5%,新品推出还慢,2025年只出了32款,远不如瑞幸的68款。
下沉市场布局慢,数字化用户月活只有瑞幸的六成,小程序点单比例也不高,白白错失了不少增长机会。
![]()
合作与消费趋势
所以这次股权合作,并不是星巴克要退出中国,而是想找个本土帮手调整策略。
从一百多家竞标方里选中博裕资本,就是看中它在消费零售和下沉市场的资源与人脉,这些正是星巴克现在最缺的增长引擎。
![]()
博裕资本之前投过蜜雪冰城、北京SKP这些企业,在本地市场的经验很足。
双方的目标很明确: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把门店从8000家逐步拓展到20000家,未来三年先新增5000家店,重点往中小城市下沉。
这种模式有点像麦当劳中国和中信的合作,星巴克保留品牌控制权和部分股权,把本土运营交给更懂行的伙伴。
![]()
不过星巴克大概率不会直接降到9块9,毕竟还要维护高端形象。
但它已经在悄悄调整了,比如通过官方优惠、折扣券这些方式隐形降价。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星巴克快取店,供应链也会进一步优化,下沉市场的覆盖速度也会加快。
![]()
不过合作也有风险,博裕资本是私募资本,如果为了追求回报过度压缩成本,可能会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
这事儿也反映出一个大趋势: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越来越理性了。
近八成人购物前都会琢磨,这东西是不是真需要,值不值这个价,不再盲目为品牌光环买单。
![]()
2024年,现磨咖啡市场里平价品牌已经占了六成。
同样,平价美妆销量增长58%,轻奢却下滑12%,大家越来越认“好用不贵”这一套。
![]()
这对所有国际品牌都是个提醒,不能再靠品牌影响力躺着赚钱了,必须更懂本地市场、更接地气。
就像肯德基推出豆浆油条,麦当劳常搞超值套餐,都是本土化成功的例子。
星巴克这次联手博裕,也是想更贴近中国消费者,推出更对胃口的产品和营销。
![]()
说到底,中国消费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本土品牌靠着性价比崛起,外资品牌也得适应变化、靠实力竞争。
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不用再为虚高的品牌溢价买单,35块的拿铁和9块9的美式能各取所需。
![]()
以前为了品牌和面子买单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不管是国际大牌还是国货,只有真正读懂消费者,才能在这片市场站稳脚跟。
而我们,也迎来了一个更务实、更自由的消费时代。
花合适的钱,买真正需要的东西。
![]()
结语
市场的成熟,从来不是让一种模式取代另一种,而是让不同的消费选择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最好的消费时代,是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并享受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新闻网:《星巴克牵手博裕投资组建合资企业 加码下沉市场拟扩展至2万家门店》2025-11-11
2.证券时报e公司:《星巴克中国变阵应对本士竞争!咖啡市场进入“平价”时代》2025-11-11
3.新浪财经:《星巴克:换个打法“死磕”中国市场》2025-11-06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