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吕林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记者 张雨恬 摄影
当前,我国特殊钢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冶金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绿色转型与高效创新国产化成为行业突破的核心支撑。11月13日,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主办的2025中国特殊钢冶金设备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以“智能装备赋能数字化、绿色创新备件国产化”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技术交流平台,聚焦特殊钢冶金设备的前沿动态与关键难题,促进思想碰撞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会长、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建,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会长陈洪冰先后为论坛致辞。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秘书长王希民主持论坛。
![]()
王文金在致辞中肯定了我国特钢产业发展的成就与冶金装备主要工序国产化成果,强调高端制造业需要特钢,而特钢升级离不开自主装备,特钢装备国产化是产业链的共同责任。他呼吁重视产业链协同创新,树立“中国能造”的自信,特钢企业要多提供应用场景,装备企业要有远见思维,共同打造一流特钢装备,让装备升级成为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助力特钢产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
图为王永建
王永建在致辞中表示,特殊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着下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可靠性。而特殊钢质量的提升、品种的拓展、生产过程的绿色与智能化,都离不开冶金装备技术的持续创新与进步。期待大家通过此次论坛凝聚发展共识,为中国特殊钢冶金装备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注入新的动能。
![]()
图为陈洪冰
陈洪冰在致辞中表示,特殊钢是国防安全与高端制造的战略基石。此次论坛聚焦冶金装备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为行业分享经验、破解国产化难题、深化合作搭建了平台,对推动行业向“特钢强国”迈进意义重大。
![]()
图为王希民主持论坛
特钢生产企业关键备件联储联备机制的推进被提上日程,成为破解备件供应瓶颈的重要路径。会上,中国特钢协会冶金装备分会副秘书长赵长飞对特钢企业大型备品备件“联储联备”草案进行了说明。
![]()
图为赵长飞
多位专家围绕装备自主可控、智能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分享了最新的冶金装备技术进展与应用成果,为特钢行业技术升级与产业变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
![]()
图为常州优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兵做《经济节能的介孔绝缘材料》报告
会议达成共识,未来,特钢冶金设备领域需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攻坚核心装备与关键备件的国产化技术,筑牢产业安全屏障;二是深化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加速装备智能化升级;三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以技术创新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助力中国特钢标准走向世界。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副会长,南钢集团总裁助理王润泽,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副会长、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波,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副会长、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苏炜,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副会长、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彦锦,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副会长、中国重型院副总工程师科技部部长计江等嘉宾出席论坛。会议明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智库建设、标准制定等工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