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整理者:天朗明月 责编:柒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最近,许多人的朋友圈被一封“告别信”刷屏,95岁的沃伦·巴菲特在2025年11月10日发布致股东信,宣布将不再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度报告,也不再在股东大会上发言,转而“保持安静”(going quiet)。
换句话说,这可能是巴菲特的最后一封正式股东信了。
对比巴菲特1965年的第一封股东信与2025年的告别信,最直观的变化是:信变长了,内容也从比较简单的事务交代变成了更多的价值观输出。这种转变,仿佛一位智者在生命暮年将商业智慧升华为生活哲学。
一个人能坚持60年每年写一封信,已属不易;一位富可敌国的老人仍愿以文字真诚对话公众,更显珍贵。
他用时间证明,真正的“长期主义”并非源于高深复杂的交易策略,而是对一些简单却深刻的原则的始终坚守。
然而,许多人依然困惑:为什么我们学不会巴菲特的赚钱逻辑?
或许,答案就藏在他的这句投资名言中——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今天,我们从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致股东信中,提炼出8条商业思考。
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一、企业思维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巴菲特最根本的投资哲学是:拥有股票就是拥有一家公司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持有一张可以随意买卖的纸片。
他说:“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企业经营者,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这种思维转变让投资决策变得完全不同——你会开始关注公司的长期前景、竞争优势和管理质量,而不是短期股价波动。
在1977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系统性地阐述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一核心理念。
巴菲特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挑选流通股票的方法,与我们整体收购一家企业的评估方法几乎一样。
我们想要的企业应该是:
① 我们能够理解;
② 长期前景繁荣;
③ 由诚实且优秀的人管理;
④ 以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
当我开始用企业主的视角看待投资后,决策变得更加清晰:
这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力?它的现金流如何?管理层是否值得信任?这些问题直接指向了投资的本质。
股价就像一只跟着主人散步的狗,狗可能一会跑到主人前面,一会跑到主人后面,但最终会回归主人身边。不要太在意短期的市场波动,专注于对公司基本面和内在价值研究。
如果你不想持有一支股票十年,那你一天也不要持有。”
二、能力圈原则
只投资你真正理解的企业
巴菲特从不投资他看不懂的公司,做投资首先要不亏钱,尤其不能做有本金损失风险的投资。
清楚自己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不知道什么。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行动,避免跨界踩坑。
在2016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他说:“认识到自己不能做什么也很重要。
我们可能尝试过百货商店业务以及其他一些业务,但我们通常只会在自己的击球区内(能力圈内)挥棒。
投资并非一个高智商游戏,但必须要有情绪控制能力。我们看到很多聪明人做愚蠢事。”
他在1982年的信中,第一次就提出了伯克希尔并购企业的六大标准:
“我们对具备以下条件的公司有兴趣:
① 巨额交易(每年税后盈余至少有五百万美元);
② 持续稳定获利(我们对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③ 企业在很少或没有负债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股本回报率 ROE;
④ 具备管理阶层(我们无法提供);
⑤ 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
⑥ 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与对方太多时间)。
我们不会进行敌意并购,并承诺完全保密并尽快答复是否感兴趣( 通常不超过五分钟 ),我们倾向采现金交易,但若符合先前所提状况也会考虑发行股份。”
对于收购企业,巴菲特说能在5分钟内作出答复,这个还真不是夸张。
因为他首先会用自己的能力圈去筛选,大部分的企业他听几句就知道不是自己的菜,所以能迅速排除,并不是说他什么生意都会报价。
而对于在能力圈内的,因为会很熟悉行业和生意的情况,所以能迅速作出报价,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结果。有没有这种自信,也是判断标的是否真正在能力圈的表现。
所以,诚实评估自己的知识边界,待在能力圈内,比盲目追逐热点更重要。
三、不忘初心
避免犯下重大错误
在202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他就告诫人们:不要忘掉初心。
他说:“如果我这里有一个建议的话,那你们很幸运,你们生活在美国,因为这里有无限的机会,在世界好多其他国家都是找不到的。
你根本无法想象过去两百年发生了什么,首先出现了工业革命,后来科学、教育、医疗的巨大进步,我们真的非常幸运能够在这样的时代出生。
我们在场的好多人也是足够幸运出生在美国,你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前所未有最棒的。
你们也要去找到你们自己热爱的活动去参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分享现在这个世界带给你们的运气。
我和查理就是如此,我们找到了彼此,我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你现在如果找不到的话,就继续去寻找吧。
我也一直在告诉我的学生们,找到一个你想要的工作,有时候你可以很早找到这样的工作,有的时候寻寻觅觅很久,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
一定要这样做,我觉得在美国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你也可以找到一起去分享生活的人。
有时候,你可能很早就走上正确的道路,但是有时候也不得不犯一些错误才会走向正途。
但是你只要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决心,你是会到达那个成功的彼岸的。”
如何避免在投资和生活中犯下重大错误?在伯克希尔·哈撒韦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巴菲特这样说:“写下你的讣告,然后尝试过上你所写的人生。
不想犯投资错误,首先花费要略低于你的收入,并避免债务,努力比你的信用卡利息赚取更多的收入。”
芒格也在大会上回应说:“花费低于你的收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同时还要避免“有害的”人和活动、终身保持学习、延迟满足,如果你这样做,你将取得成功。如果不这样做,你将需要很多不寻常的好运。
另外,在有需要的时候果断行动,做出了一两个正确的决定就能赢。我们需要在很多愚蠢的事情中找出最正确的那一个。”
总之,“不忘初心,避免重大错误”是巴菲特和芒格智慧的高度浓缩,它不仅是投资准则,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定期“写下你的讣告,然后尝试过上你所写的人生”,是校准人生航向最深刻的方法;在生活中,远离“有毒”的人与事、避免债务,也是为自己挖筑一道安全的护城河。
四、长期持有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十年,就不要考虑持有它十分钟。”长期投资可以带来复利效应,使投资者获得丰厚的回报。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
他长期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公司的股票,这些投资为其带来了巨大收益。长期持有不仅减少了交易成本,还让复利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
他在202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这样说:“我应该是1942年的时候就开始买股票了,这个决策的过程是比较有意思的。
有人会怀疑我是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放到苹果,查理和我学到很多的一点就是消费者行为很重要。”
在1998年于佛罗里达大学的讲座上,向MBA学生们传授了他几十年来在投资领域积累的独到见解: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挚友,也是糟糕企业的劲敌。
他说:“我有个朋友叫沃尔特·施洛斯,他和我曾一同与格雷厄姆共事。
我最初的投资方法,是买入低于营运资本的股票,也就是非常便宜的量化股票,我把这种方法称为“投资的雪茄蒂方法”。
这就好比走在大街上四处寻找雪茄蒂,最后发现一个,虽然它湿漉漉的,让人有些嫌弃,但里面还能再抽上一口。
于是你把它捡起来,免费抽这一口,然后扔掉,接着再去街上找下一个。这种方法谈不上优雅,但确实有效,能让你免费过把烟瘾。
不过,这类企业的回报往往较低。时间对于优秀企业而言,是助力其发展的朋友;但对于糟糕企业来说,则是加速其衰败的敌人。
如果长期投身于糟糕的业务,即便以低价买入,最终也很难获得好的结果。
反之,如果长期专注于优秀的企业,即便买入时价格稍高,只要长期持有,也能收获不错的收益。”
五、集中投资
下重注于高概率事件
与传统的分散投资理论不同,巴菲特倾向于将资金集中在少数几家卓越的公司上。
他认为,分散投资可能会稀释投资回报,而集中投资则可以最大化收益,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
他认为,当你坚信遇到大好机会时,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大举投资。当一个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时,你投入越多,回报越大。
但这并非盲目下注,而是基于对企业的深刻理解——正如他所说: “投资的诀窍就是坐在场边观察,等待那个你最有把握的击球区。”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偏爱那些我能理解的企业。就从这一点出发,一下子就能筛掉大约90%的企业。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我不理解的事物,但幸运的是,我所理解的已经足够用于投资。
外面的世界广阔无垠,几乎所有美国企业都已上市,这意味着我们几乎可以接触到美国的各类企业。
坚持去做自认为能理解的事情,这无疑是明智之举,而且确实存在一些我们能够理解的企业。
我期望找到的企业,就像一座有护城河环绕的坚固城堡,城堡价值连城,并且负责守护城堡的公爵诚实、勤奋又能干。
我希望拥有的是一座我能理解,且护城河坚固的“城堡”。
30年前,伊士曼柯达的护城河与可口可乐的一样宽广。那时,当你给六个月大的婴儿拍照时,会希望这张照片在20年、甚至50年后依然清晰可看。
但你并非专业摄影师,无法判断20年或50年前怎样的照片才好看,这时你对摄影公司的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想要投资的是简单易懂、当下经济状况良好、管理层诚实且有能力的企业。
这样,我就能大致预估它们10年后的发展情况。如果无法判断一家企业10年后的走向,我就不会考虑购买它的股票。
基本上,如果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闭5年,我不乐意持有某只股票,那我就不会去买。”
六、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利用市场而非被市场利用
巴菲特著名的“市场先生”比喻完美体现了他对股价波动的态度:将市场视为一个躁郁症患者,有时乐观,有时悲观,而投资者应该利用这种情绪波动,而不是被其左右。
他认为,投资者应当遵循的规则是: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巴菲特不担心短期价格波动,他相信如果一个企业有内在价值,它就一定会体现出来,问题仅仅是时间。
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
这种思维帮助他忽略短期噪音,专注于长期价值。
他在2025年股东大会上就说:
“最佳的投资时机,往往是当各项数据看似不支持购买的时候。
因为此时,你对产品的认可,并非仅仅因为它价格便宜,就像捡到二手雪茄,单纯觉得划算才购买,而是真正对其价值有深刻的认知。
早些年,为了熟悉各类企业,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采用了菲尔·费舍尔所说的“谣言方法”,会出去和客户交流,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和前雇员、供应商沟通,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企业的机会。
每次遇到某个行业的人,比如我对煤炭行业感兴趣,我就会拜访每一家煤炭公司,询问每一位首席执行官:“如果您只能购买一家非自己公司的煤炭企业股票,您会选择哪家,原因是什么?”
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并进行整合,一段时间后,我就能对这个行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七、管理层质量
与优秀的人为伍
巴菲特投资时非常看重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他总结的管理准则包括:管理层是否理性?对股东是否坦诚?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用他的话说:“全面、真实地向股东汇报公司状况,不仅报喜,也敢于报忧,能够坦诚地承认错误和失败,从而赢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他欣赏那种理性、坦率并且能够独立思考的管理层。”
但是巴菲特不会将管理层作为考虑的唯一因素,因为当一个企业无法顺应时代潮流时,即使最伟大的管理者也将无济于事。
与优秀、可信赖的管理层合作,就像找到了一位可靠的船长,能带领企业穿越经济周期的风浪。
你想成为谁,就不断靠近谁。
巴菲特在信里,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自己“榜样”的敬意,他说:“芒格是一位极好的老师,也是我保护有加的大哥”。
在信的结尾更是说,“找到合适的榜样并效仿他们。你可以从汤姆·墨菲(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前董事)开始。”
我们很多人,学习靠看书,上课。但这些,都只是在学习“知识”。而想要真正做出成就,靠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底层的“决策算法”。
那这套算法,怎么学?最快的方法,就是“复刻”。
巴菲特说:“谨慎地选择你的英雄,然后效仿他们( Choose your heroes very carefully and then emulate them ),找到那个你最想成为的人,然后像学徒一样,研究他、模仿他。遇到关键问题时,怎么做决策?推荐过哪些书,为什么?怎么管理人?直到有一天,你把这套算法,内化成本能。”
成长的捷径,就是找到想成为的那个人,然后“复刻”他。
八、保持耐心
等待最佳的击球机会
巴菲特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他宁可持有现金。
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这种耐心等待最佳机会的能力,是巴菲特区别于大多数投资者的重要特质。
投资不需要频繁行动,而是需要在关键时刻果断出击。大部分时间,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
“保持耐心:等待最佳的击球机会” 这一原则,是巴菲特投资哲学中关于纪律和时机把握的生动体现。它完美诠释了为何在投资中“不作为”往往是最明智的行动。
这一思想的精髓源于传奇棒球击球手泰德·威廉姆斯的哲学。
威廉姆斯将击球区划分为77个小格子,他只会在球落入自己成功率最高的“最佳方格”时才会挥棒,对于其他区域的来球,即使可能被三振出局,他也坚决放弃。
巴菲特将这一智慧创造性地应用于投资领域。他曾说:
“投资的诀窍就是坐在那里,看着一个又一个机会来来去去,只专心等待那个正好落入你‘最佳击球点’的机会。当有人在旁边大喊‘挥棒啊,笨蛋!’时,别去理他们。”
这种等待在实践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持有现金。巴菲特认为,在没有找到绝佳机会时,持有现金绝不是一种消极行为,而是一种主动选择。
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报,其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美国短期国债的规模非常庞大,截至2025年9月底已达到约 2469亿美元,占其投资组合的比重较高。
这与大多数基金几乎永远满仓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巴菲特将现金视为一种“看涨期权”——持有现金使其能在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资产价格极具吸引力时,拥有随时出击的能力。
总之,投资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你交易的频率,而取决于你在确定性极高的机会出现时下重注的勇气和资本。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纪律,但正如巴菲特的业绩所证明的,这种等待是值得的。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看似简单,但实践起来却需要极大的纪律和耐心。这些教训的共同点是:投资本质上是理性企业主的角色,而非市场赌徒的行为。
正如巴菲特所言:“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很多人觉得,巴菲特最厉害的地方,是他的投资能力,实则不然,他最厉害的地方,是他活得很明白:
明白什么叫重要,什么叫不重要;
明白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下;
明白什么是运气,什么是能力;
明白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
投资,本质上是在时间的长河里,选择把资源配置给谁。而人生,本质上也是在时间的长河里,选择把精力配置给什么。
在他的告别信里,告诉我们:投资的真谛不在快速变富,而在通过持续学习与自我投资,让时间成为守护价值的护城河。
内容来源:本文汇编自网络公开资料。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