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 6 年,IPO 募投项目全成 “半拉子工程”,却豪掷 10 亿分红;账面躺着 20 亿现金,转头就要赴港上市再募资;财务造假被监管点名,在建工程虚增近 95%。
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03983.SH)这场资本游戏,把 “圈钱” 和 “套现” 玩得明明白白,普通投资者却被蒙在鼓里。
![]()
这背后到底是经营不善,还是早有预谋的资本套路?今天就把这事儿扒透。
一、募投项目:6 年三改三延,7.9 亿募资成 “摆设”
2019 年 7 月,丸美生物登陆 A 股,募集资金净额 7.9 亿元,宣称要投到五个重点项目上。
投资者以为这是公司扩张的开始,没想到却是 “画饼” 的起点。
仅仅一年后的 2020 年,公司就把原计划用于 “彩妆产品生产建设项目” 的全部资金,转头投去了 “化妆品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还说这是顺应市场变化。
这个新项目原本计划 24 个月建成,可到了 2023 年 8 月,投产消息没等来,反而等来了第一次延期公告,竣工日期推迟到 2024 年 12 月。
2024 年 5 月,公司又追加投资、增加实施地点,把日期延到 2025 年 12 月;2025 年 11 月 12 日,第三次延期公告发布,直接推到了 2027 年 12 月。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这个项目已经花了 2.48 亿元募集资金,剩下的只有 261.08 万元,可建成的厂房没用来生产,反倒成了仓储物流中心,部分闲置的还打算出租赚点小钱。
不止这一个项目 “摆烂”,公司其他募投项目也没好到哪去。
“数字营运中心建设项目” 两度延期,要到 2026 年 9 月才完工;“信息网络平台项目” 延期两次,2023 年 8 月才结项。
2021 年 8 月,“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和 “智慧零售终端建设项目” 的募资,全被转到 “营销升级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2023 年 8 月 25 日,“信息网络平台项目” 剩下的 4912.58 万元,也被挪到这个总部项目里。
更离谱的是,这个总部项目原本该 2023 年 8 月运营,后来直接延期到 2026 年 9 月,投资金额还从 12 亿元涨到了 14 亿元。
![]()
6 年时间过去,除了一个中途变更的项目勉强结项,丸美生物 IPO 承诺的五个募投项目,至今没有一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25 年 10 月,广东监管局终于亮剑,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直指公司挪用募集资金支付非募投项目、未及时披露项目延期、披露进度与实际不符等多项违规。
二、分红盛宴:10 亿现金分红,8 成流入实控人腰包
就在募投项目一再 “摆烂” 的同时,丸美生物的分红却格外大方。
从上市到现在,公司累计分红已经超过 10.83 亿元,2023 年和 2024 年的分红比例都超过了 80%。
2025 年 11 月 7 日,公司又宣布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25 元,一次就派发 1 亿元现金。
这些分红看着诱人,可大头全进了实控人孙怀庆、王晓蒲夫妇的口袋。
夫妻俩合计持股比例超过 80%,从上市到 2025 年三季度一直没变,这意味着 10.83 亿分红里,有 8.66 亿元左右都落入了他们家。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公司的资金操作。
![]()
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丸美生物账面有 15.92 亿元货币资金,还有 4.13 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光这两项就超过 20 亿元。
可与此同时,公司还背着 5.73 亿元的短期借款,一边有钱分红,一边还要借钱,这操作实在让人费解。
再看业绩,公司早已没了上市初期的风光。2019 年上市首年,归母净利润还有 5.15 亿元,到 2022 年就暴跌到 1.74 亿元。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24.50 亿元,同比增长 25.51%,看着像是回暖,可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滑 5.42%,其中 Q3 单季度扣非净利润更是下滑 19.95%,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赚钱能力下降,却丝毫不影响大房分红,这背后的逻辑,明眼人都能看出门道。
三、财务造假:虚增利润千万,在建工程 “膨胀” 95%
分红的底气没从业绩来,反倒从 “财务造假” 里来了。
![]()
2025 年,上交所出具的监管警示决定,揭开了丸美生物的财务乱象,三大硬伤被直接点名。
首先是收入核算不准,公司既没根据退货情况预估退货率,还把少量非实际销售的订单算成收入,导致 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多计 454.68 万元。
其次是资产造假严重,公司没按实际工程进度核算 “在建工程” 和 “应付工程款”,项目达到使用状态后也没及时转固,导致在建工程多计 5.68 亿元,占调整前金额的 95.37%,相当于报表上的在建工程几乎一半是虚的。
最后是科目核算混乱,把存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算成 “应收账款”,还把和研发无关的咨询费混入研发费用。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虚增 1132.97 万元,占调整前净利润的 6.1%。
简单说,公司就是靠 “做账” 把业绩做得好看,好让分红显得名正言顺,也能稳住股价方便实控人套现。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监管的核查让这些 “美颜” 后的财务数据原形毕露,也让投资者看清了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
四、赴港上市:手握 20 亿现金,为何还要再圈钱?
2025 年 11 月 11 日,丸美生物董事会全票通过议案,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发行 H 股上市。
![]()
公司给出的理由很光鲜:增强资本实力,加快国际化战略。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 15.92 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4.13 亿元,合计超过 20 亿元,完全不缺钱。
而且公司短期借款只有 5.73 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不算高,根本没有迫切的资金需求。
更让人怀疑的是实控人的套现意图,2024 年 7 月,孙怀庆曾计划减持 3% 股份,后来虽然没实施,但套现的心思已经藏不住了。
现在公司要赴港上市,实控人持股比例超过 80%,一旦 H 股发行成功,他们未来减持套现的渠道会更通畅,操作也更隐蔽。
要知道,丸美生物的业绩早就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隐患,2025 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Q3 单季下滑幅度更是接近 20%。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募投项目不见成效,公司不去想着改善经营,反而急着赴港上市募资,这更像是为实控人后续大规模套现铺路。
普通投资者要是真以为公司要搞国际化,盲目跟风投资,恐怕最后只会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说到底,丸美生物的一系列操作,核心就是 “圈钱 - 分红 - 再圈钱” 的循环。IPO 募来的钱要么挪用要么闲置,公司赚没赚钱不重要,实控人先把分红拿到手;账面有钱也不投实业,反而想着赴港再捞一笔。
监管已经亮剑,可这样的资本游戏,受伤的永远是相信公司价值的普通投资者。
提醒大家,以后遇到这种频繁变更募投项目、大额分红却业绩下滑、财务数据异常的公司,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别被表面的 “大方” 迷惑,最后落得个血本无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