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测试基地的硬件配置成为外界关注的另一焦点。按照美国“驱动”网站说法,基地拥有一条长度超过4980米的跑道,足以满足各类高性能军机的起降需求。跑道中部配套建设的专用滑行道,直接联通地面核心设施集群,包括多座专用机库、大型组装检测厂房以及现代化地面控制室。其中,地面控制室承担着关键数据处理任务,能够实时采集、分析试飞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参数,每秒数据处理量可达百万级,既为飞行安全提供了全方位保障,也大幅提升了试飞工作的整体效率。两型六代机为何会同时现身西北大漠?美国 “驱动” 网站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但国际社会的军事观察家和网友已展开诸多讨论。一种观点认为,此次同框可能与高密级试飞作业相关;另一种更为具体的猜测则指出,两机或许会使用机载武器对模拟美海军核航母的靶标进行打击测试。
近期,美国“驱动”网站战争地带专栏披露的一组卫星照片引发全球关注。照片拍摄于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清晰显示处于试飞阶段的成飞、沈飞两型六代机,同时现身中国西北大漠的某专用测试基地。两机涂装存在差异,但试飞科目呈现趋同特征,而关于具体试飞内容,该网站并未给出更多细节,这让两款国之重器仍保留着诸多待解的技术谜团。
![]()
在关注测试基地硬件条件的同时,美国“驱动”网站也对两型六代机的核心特征进行了分析。成飞六代机长度约19米,翼展达到20米,这一翼展尺寸已经超过美制F-111战斗轰炸机的19.2米。需要明确的是,翼展的优势并未改变其战术定位,该机本质上是一款重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隐身战斗轰炸机,翼展设计更多服务于气动布局优化和作战效能提升。
沈飞六代机的翼展约为15.24米,与成飞六代机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尺寸差异主要源于研制单位的总体设计思路和不同的实际作战需求,但即便如此,美国“驱动”网站仍将其归类为重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可见尺寸差异并未影响两机核心定位的一致性。
![]()
不过,这两种说法均存在明显漏洞。若为高密级试飞,两机此前在各自研制基地的频繁试飞已形成成熟基础,无需特意转战大漠;而机载武器打击航母靶标的猜测可信度更低,一方面,两型战机目前仍处于试飞关键阶段,距离机载武器实弹测试尚有距离;另一方面,现有航母靶标主要用于导弹类装备的精度检验,若用于战机测试,其形式和尺寸需进行针对性调整,与当前公开的靶标信息并不吻合。因此,有理性的国外军事观察家推测,两型六代机此次大漠之行,更可能是开展超音速飞行试验或其他高风险科目测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