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志杰:战略性矿产走私犯罪分析——以合规出口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为视角
![]()
前言
近年来,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不断扩大两用物项管制范围。上述举措在规范行业秩序、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带来新型法律合规挑战。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追逐利润,采取伪报品名、夹藏瞒报或经第三国转运等隐蔽手段逃避监管,导致战略性矿产走私风险持续攀升。当前,多地海关已部署专项行动,加大对违法出口打击力度,多家企业及相关人员因涉嫌矿产走私接受调查。基于此,本文将以镓、锗、锑、钨及中重稀土等战略性矿产的合规出口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政策背景与实务经验,分析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旨在为从业者厘清合规边界,有效防范走私风险。
一、战略性矿产概述
(一)战略性矿产的定义
战略性矿产,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巩固国防实力以及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国家资源体系中占据支配与关键地位的矿产资源。学术上,对于“战略性矿产”表述尚未统一,衍生出“关键矿产”“危机矿产”“战略性新兴矿产”等多种概念(本文均以“战略性矿产”代指)。从国际视角看,“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s)是美国与欧盟广泛采用的术语。例如,欧盟的界定框架尤为注重两项核心判断标准,即高供应风险与巨大经济影响,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的矿产才被视为“关键矿产”。
(二)战略性矿产的种类
当前,中国、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均已明确各自的战略性矿产目录。在我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24种战略性矿产,涵盖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三大类。其中,能源矿产包括石油、天然气等;金属矿产包括铁、铬、稀土等;非金属矿产则包括磷、钾盐等。而根据其他资料,至今我国战略性矿产种类已进一步扩充至36种,其中新增了镓等新兴战略性矿产。
![]()
(图1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
(三)战略性矿产的作用
战略性矿产是国家实现重大战略需求、保障能源与工业安全、培育新兴产业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物质基础。以金属镓为代表的新兴战略矿产,其战略价值尤为关键,作为氮化镓、砷化镓等先进半导体材料的核心原料,镓是导弹制导、雷达探测、军事通信与卫星系统等国防装备的必需元素。同时,它也深度融入民用领域,从智能手机芯片、高速光纤通信,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与快速充电技术,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支撑。
二、战略性矿产相关政策解析
![]()
(图2 战略性矿产出口管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及新闻整理)
其一,当前,国家对战略性矿产出口管制已呈现常态化态势。从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2025年相继在深圳、南宁召开“打击走私出口专项行动”会议可以看出,执法部门正持续加大查处与打击走私力度。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任何涉及稀土、稀有金属及其相关制品、技术活动,都需将合规置于首位。相关企业必须意识到走私或逃避管制行为不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更可能触及刑事法律,构成走私犯罪。
其二,企业合规经营的关键前提,是精准识别与理解动态更新的出口管制清单。根据笔者整理的上述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通过一系列联合公告,对多种战略性矿产物项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些管制措施不仅涉及最终产品,还可能向上延伸至原材料、关键设备等。另一方面,通过管制战略性矿产出口,我国不仅能够保障国内产业链原料供应、维护资源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在国际政治博弈中赢得主动。从长远看,此举更是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供坚实资源基础。
三、战略性矿产政策下走私犯罪的常见手段
(一)伪报品名与低报价格
伪报品名与低报价格,是走私类案件中常见的犯罪手段。例如(2025)粤刑终XXX号惠州某有限公司、何某某等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二审裁定书中,该案被告单位的走私方式是将国家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稀土金属”伪报成不受管制的“金属靶材样品”等品名。利用海关对不同货品的监管差异,逃避许可证审批,此外被告单位在采取伪报品名的同时,故意低报货物实际价格,偷逃税款达28568960.43元。最终,被告单位被判处巨额罚金,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
(二)夹藏瞒报
夹藏瞒报指在走私过程中,将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货物放置在集装箱内部或底层,再用允许进口或普通的货物覆盖在上层,以躲避海关核查。这是较为原始,也是常见的逃避监管手段。
(三)经第三国转运
经第三国转运是指战略性矿产出口到第三国,例如监管较为宽松的墨西哥、泰国等国家,经过上述国家转口后运往最终目标国家,以此规避出口管制。自2024年12月3日《商务部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商务部公告2024年第46号)出台后,我国原则上不允许锑等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据相关新闻今年7月报道,相关企业以多种方式绕过我国管制,通过第三国转运的方式将我国战略性矿产走私至他国,以此获得高额利润。
四、战略性矿产管制政策趋严背景下企业的合规应对策略
(一)同步跟进海关最新政策法规
企业可建立覆盖交易全流程的出口管制合规制度。第一,需结合最新政策建立动态更新的管控数据库,对接到订单到发货完成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审查与持续监控。例如,实时更新《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以最新海关政策为标准对货物的特征等进行归类与判断;第二,在企业流程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应完善内部材料管理,系统归档从合同、发票到许可证及客户交易记录在内的交易凭证,形成合规审计轨迹,以便在面临海关稽查时能有效证明其业务情况,为事中自查、事后追溯提供坚实基础。另外,企业在建立内部合规体系时,可参考《商务部关于两用物项出口经营者建立出口管制内部合规机制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公告2021年第10号)。
(二)加大上下游筛查力度,强化商品归类审核
企业应在出口前主动申报,加强对出口战略性矿产全面筛查程度。要做到:其一,交易中需履行合理审查义务,确保对交易方进行严格、合法的背景调查,并核实客户与用途证明文件的真实有效性;其二,对于明确属于管制范围的物项,必须及时、依法申领出口许可证,确保报关单证与货物实际情况一致,从根本上解决因货物归类错误、货证不符所引发的违法犯罪法律风险。
(三)及时征询海关意见,了解行业最新案例
在出口管制信息持续更新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应保持高度警惕,并自主建立与专业律师及海关部门的联动咨询机制。当企业内部无法确定物项归类或对交易风险存疑时,应及时寻求专业意见,以弥补认知盲区。此外,企业应在专业指导下定期开展内部培训与全面风险评估,并制定清晰违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现最终用户、用途变更或文件异常时能立即停止出口并主动报告,进而借助外部专业力量系统性防范和化解潜在的走私风险。
结语
在当前国际竞争格局与国内产业升级的双重背景下,战略性矿产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随着我国出口管制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执法力度的持续加强,企业出口镓、锗、稀土等战略性矿产所面临的合规要求日益严格。从伪报品名、夹藏瞒报到低报价格,各类走私手段层出不穷,执法部门对战略性矿产走私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为此,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合规意识,将风险防控内化为公司规范,一方面要主动构建覆盖物项识别、用户审查、流程追溯的全链条合规体系,确保如实申报与档案完整;另一方面应积极借助专业外力,积极跟踪政策变化,提升应对复杂管制政策与海关部门核查的能力,努力将合规管理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才能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企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
大成律师事务所严格遵守对客户的信息保护义务,本篇所涉客户项目内容均取自公开信息或取得客户同意。全文内容、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大成律师事务所任何立场,亦不应当被视为出具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
1. 江志杰:浅谈走私犯罪关联罪名与海关缉私部门管辖权边界(一)
2. 江志杰:浅谈走私犯罪关联罪名与海关缉私部门管辖权边界(二)
3. 江志杰:走私冻品案件辩护要点(二)——管辖权异议问题
本文作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