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11月16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二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举行。CIDEG团队与自然科研智讯合作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连续第六年向全球发布。该指数显示,北京连续4年位列三甲,处于第一梯队,粤港澳大湾区跃升至第4。
![]()
图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前20城市(都市圈)
就综合科技创新实力而言,旧金山-圣何塞凭借AI策源优势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再次登顶,实现六连冠。纽约得分87.10,蝉联亚军。北京得分85.19,连续4年位列三甲,处于第一梯队。粤港澳大湾区跃升2名至第4,处于第二梯队领先位置,在前10强城市(都市圈)中进步最为显著。上海则处于第三梯队,排名第10。
美国城市(都市圈)在顶尖梯队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前25名中占据11席;欧洲拥有稳健的中坚梯队,近2/3的欧洲城市(都市圈)位处第二及第三梯队;亚洲则展现出较强的集体崛起之势,以36个百强城市(都市圈)在规模上位居三大洲之首。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东京、上海、首尔、新加坡、京都-大阪-神户等7个城市(都市圈)跻身全球前25强,形成强大的头部引领效应,多达20个城市(都市圈)排名实现提升,显著高于北美洲和欧洲。
其中,中国创新城市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优势持续增强。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稳居前10,持续领跑全球创新发展。尤其北京在科学中心维度首次登顶,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高地维度跃升至第2,仅次于旧金山-圣何塞。中国共有21个城市(都市圈)入围全球百强,总量仅次于美国,其中14个城市排名上升。排名在26至50位的南京、杭州和武汉位势均显著提升,中坚力量持续壮大。
分析显示,全球创新热点与巨型城市群的地理位置高度重合,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中国和日韩,呈现“多极化、集群化、网络化”特征。美国由西海岸加州城市群、东北沿岸地区城市群引领;欧洲形成以西欧“蓝香蕉”弧状巨型城市群为主轴;亚洲的创新热点由中国和日韩主导。中国自北向南形成三大超级热点:京津冀以北京为核心,推动科研知识外溢;长三角立足上海的资源集聚优势,带动江苏、浙江、安徽产学研协同;粤港澳依托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借跨境协同与全球市场提速发展。这些巨型城市群不仅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利土壤,更通过构建紧密高效的跨城协同网络,推动热点城市辐射赋能邻近城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责任编辑:周朝(EN0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