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红军坟及铜像的由来
令狐昌嵩
地处贵州省黔北的遵义市,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是伟大的转折之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丰厚的红色教育文化底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历程里,红军长征来到遵义,在遵义停留期间,不仅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中央领导核心,使红军按照毛泽东主席的策略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老城“遵义会议会址”的斜对岸,青萃的凤凰山麓,座落的红军烈士陵园里,不仅安葬着红军长征中唯一牺牲的军团级领导邓萍烈士的大墓、在大墓侧面不远处是安葬着龙思泉烈士遗骸的“红军坟”和其他一部分红军烈士迁葬的墓地,在“红军坟”前下方是一座铜像。
我记得是一九八四年为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五十周年,遵义市民政局重新修膳了红军烈士陵园,新建了纪念碑,纪念碑由四座头像附着的中空圆环组成的高耸入云的碑体顶端的党徽与正面是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和圆环外壁上点缀的星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圆环内壁上雕有“强渡乌江、遵义人民欢迎红军进入遵义城、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四组浮雕,在当年让前往红军烈士陵园的人们耳目一新。那时还没有铜像。铜像是一九九0年七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敬塑(二0一四年一月重塑)的一座女红军战士在给怀抱中的小孩喂食的铜像,彰显着红军视百姓如亲人的亲民、友善、母爱的伟大光辉的形象。
现在前往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瞻仰红军烈士的人们,踏上那三百余步的石阶,到达纪念碑前的小广场。
在陵园里,这座红军坟和这座铜像特别受到人们的敬仰!在这两处,前来拜谒的人们自发地焚香祭拜,还有人们在铜像前焚香、在铜像上挂上红布祭拜,人们手摸铜像,摸的人多了,受摸处的铜皮锃光瓦亮。一些远方的游客听到讲解员的讲解后也加入其中,手摸铜像,焚香祭拜。
![]()
这两处已成为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一道特有的、亮丽的感人场面。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虔诚地祭拜这两个地方?不是遵义人的愚昧,而是对红军烈士和红军卫生员的祟敬与尊重,也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敬仰,对卫生员龙思泉烈士的哀思,对长征精神的寄托之情。
事情还得从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长征来到遵义说起,驻扎在遵义红花岗区深溪镇附近的一支红军部队里,有一位医术精湛,和蔼可亲的医务人员,时常给驻地的乡民看病拿药,能做到手到病除,深得乡民们的赞誉,在乡民间口口相传,离红军驻地较远的乡民都听说红军部队里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一月十八日夜晚,有一位距离驻地较远的乡民患了伤寒,病情加重,他的家人打着火把来到红军驻地,请求这位医生给他家亲人看病,龙思泉向部队领导请示,领导同意后便随那位乡民打着火把翻山越岭地走夜路为患病的乡民医治,待第二天清晨,龙思泉赶回到驻地,见部队已经开拔了,房主递给他一张字条,是部队领导临走时留给龙思泉的,他便按字条上写的方向追赶部队。当他一个人走到桑木垭的荒郊野岭时,不幸被当地的一个土匪撞见,那个土匪见龙思泉孤单一个人,便起了杀心,龙思泉遇害了。后来被纯朴善良的乡民发现躺在一个土坎下的尸体,就他的把药箱收起,掩埋了尸体。后来就有民众到龙思泉的坟头来祭拜,国民党政权的就派人来阻止这些民众,把坟墓捣毁,当地的乡民们冒着被国民党的迫害的危险,有力地保护着这座红军坟。因为当时的乡民们不知道这位红军医生的姓名,后来只在墓碑上刻写“红军坟”三个字。
一九五三年,这座红军坟从桑木垭迁入到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至今,依然是香火不断。把龙思泉烈士当作“红军菩萨”来祭拜。现在在桑木垭的“红军坟”旧址,当地民众也专门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庙宇来祭拜龙思泉烈士,龙思泉当年的善举,深得当地乡民的爱戴!真是人间有大爱,处处见真情,平凡人生中显伟大。
(附:桑木垭位于红花岗区深溪镇平桥村与南门关办事处镇隆村的交界处。)
![]()
一九六五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老红军钟有煌率领学员长途野营拉练从重庆来到遵义,当他见到和听到这座红军坟的来历后,这位老红军打开存封的记忆,回忆起他在一九三五一月,他担任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的军医,该团离开遵义时,二营的卫生员龙思泉因外出给乡民看病去了,就没能随部队一起走,一直没有归队,不知去向和生死。龙思泉,性别:男,籍贯:广西百色人,自幼跟随父亲一起帮乡民看病抓药,他也学会了拿药治病的本领。他于一九二九年参加红军队伍,在队伍里任卫生员,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牺牲时年仅十八岁。
遵义市民政局和有关部门根据钟有煌老红军提供的线索,经过多方反复求证,最终确认长眠在红军坟里红军烈士就是龙思泉。
我参军前,也多次到遵义的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瞻仰红军烈士,对龙思泉烈士只是象对其他红军烈士一样只有缅怀之情,认识不是那么深刻。一九九一年一月,身为一名西藏边防连队卫生员的我,在回家探亲又到遵义红军山的红军烈士陵园瞻仰红军先烈,再看红军坟,又见到新塑的铜像,心中涌起特别的敬意,深刻理解当地民众和远方游客对龙思泉烈士墓前的烧香祭拜,对铜像焚香挂红,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你送我健康,我回你真情,我也在以龙思泉烈士的事迹为榜样,践行着人民子弟兵服务人民的宗旨,无论是在乃堆拉山口哨所,还是在亚东沟的通信连,对病人都是有求必应,尽力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兵服务,对当地民众也做到有求必应,给医给药,因此我与当地的藏、汉民族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通信连时,我到下司马街上买东西时,遇见我曾经给他拿过药的商贩,我买了东西后,他不收我的钱,推让多次,我便扔下钱款在货摊上快步离开,以免再互相推让下去。融洽的军民鱼水情,使我深深懂得,人民军队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不变,弘扬军队传统不变。
传承红色血脉!传承红军长征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
![]()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令狐昌嵩:汉族,网名是山高的风景,贵州省桐梓县人。一九八七年十月入伍,曾在西藏军区边防六团乃堆拉哨所服役,任连队卫生员;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调到六团通信连服役,任连队卫生员;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退伍进入桐梓化工厂工作,二00四年十二月企业解体,成下岗职工。现已退休。
![]()
作者:令狐昌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