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年纪大了要少喝水?别再被骗了,缺水对身体危害很大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身边不少老年人都深信“年纪大了就得少喝水”这一说法。

他们普遍认为喝多了水会频繁上厕所,不仅麻烦,更担心长期如此会损伤肾脏功能。

其实这种观念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老年人因缺水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多跑几次厕所的小困扰……



先掰扯清楚:为啥老人爱信“少喝水”?

别急着否定,我们不妨先理解老人为何容易接受这种观点,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怕起夜。

随着年龄增长,行动变得迟缓,夜间去卫生间极易发生滑倒、摔伤等意外。

为了减少风险和不便,很多老人主动控制饮水量,甚至滴水不沾。

再加上坊间流传“喝水太多伤肾”的说法,被断章取义后在长辈中广泛传播。

他们误以为肾功能衰退后无法处理多余水分,于是选择少喝来“保护”肾脏。



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也在节目中鼓吹类似言论,让老人更加坚信不疑。

有位亲戚夏天酷热难耐,却只敢小口抿点温水,生怕喝多受罪。

结果没几天就头晕目眩,送医后确诊为脱水引发的电解质紊乱。

医生反复强调是饮水不足所致,从那以后她才开始规律补水。

这类误区必须尽早破除,否则只会埋下健康隐患。



缺水不是小问题,老人身体真扛不住

千万别把缺水当成简单的口干舌燥,对老年人而言,这是一连串生理危机的开端。

全身多个系统都会因此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泌尿系统。

尿液本应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若饮水不足导致排尿减少,细菌便容易滞留繁殖。

尿路感染的风险随之上升,尤其女性老人更易中招。



其实只要日常多补充些水分,就能有效预防此类病症;反之,长期处于缺水状态还可能诱发肾结石。

发作时剧烈绞痛令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除了泌尿系统外,心血管系统同样面临威胁。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血液浓度升高,流动性下降。

而老年人本就存在血管弹性减弱的问题,血液黏稠度增加后,血栓形成概率显著提升。

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攀升。



这并非危言耸听,临床上已有大量相关病例证实这一点。

此外,便秘也是困扰众多老人的老毛病。

很多人不知道,这也与饮水不足密切相关。

肠道中的食物残渣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软化并顺利推进排出体外。

一旦缺水,粪便干结硬化,排便自然困难重重。

不少人依赖泻药缓解症状,其实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保证每日充足饮水。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缺水还会干扰大脑运作。

研究数据表明,老年人在轻度脱水状态下,注意力水平明显下滑。

反应速度变慢,记忆力减退,严重时甚至出现意识模糊、认不清亲人的现象。

家中若有老人突然精神萎靡、言语混乱,家属应第一时间排查是否因缺水引起。



老人喝水有讲究,不是“多喝”就对了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喝水重要,是不是越多越好?

当然不是,饮水也需科学安排,盲目过量反而适得其反。

关键在于适量,一般情况下,健康老人每天摄入1500至2000毫升水即可满足需求。

如遇高温天气或体力活动增多,可额外增加200到300毫升以补充流失。



睡前可适当饮用约100毫升水,既能维持夜间体液平衡,又不至于频繁起夜影响睡眠。

特别提醒: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需格外注意。

例如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者,其水分代谢能力受限。

这类人群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控制饮水总量,不可自行照搬通用标准。



别等口渴再喝!这些信号要警惕

大多数人习惯等到口渴才端起水杯,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对老年人尤为不利。

因为年岁增长会导致大脑对缺水的敏感度降低,口渴感出现时往往已处于中度脱水状态。

那么如何判断老人是否缺水?观察尿液颜色是最简便的方法。

若尿色呈淡黄色,说明水分充足;若颜色加深如同浓茶,则提示急需补水。

其他常见征兆还包括嘴唇干燥开裂、舌面粗糙、皮肤弹性下降且按压后回弹缓慢。



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明确警告。

曾有一位邻居阿姨带孙子外出玩耍,光顾着给孩子喂水。

自己却一口未喝,整整一天几乎滴水未进,最终因中暑昏倒在地。



由此可见,老人和儿童一样属于易脱水群体,都需要被重点关注水分摄入情况。

坚持合理饮水,有助于降低患病几率,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进程。

作为子女,应当多加提醒、细心照料,帮助父母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安享健康长寿的晚年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馆长翻车现场!录音实锤证实汪小菲真实评价

馆长翻车现场!录音实锤证实汪小菲真实评价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8 04:07:05
美国六代机落后中国后,美国教授发声:六代机没有意义

美国六代机落后中国后,美国教授发声:六代机没有意义

大国纪录
2025-11-18 09:09:18
媒体人:杨瀚森的动作是场上10名球员里最慢的 但他有他的节奏

媒体人:杨瀚森的动作是场上10名球员里最慢的 但他有他的节奏

云隐南山
2025-11-17 11:44:09
钱信忠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主席不耐烦打断:你这是在汇报什么?

钱信忠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主席不耐烦打断:你这是在汇报什么?

云端小院
2025-11-18 10:07:24
仅6株母树长在悬崖上,1公斤价值1040万,最后20克赠送国家博物馆

仅6株母树长在悬崖上,1公斤价值1040万,最后20克赠送国家博物馆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7 18:08:00
广东宏远拒绝输球!全力击败山西男篮,新外援CBA首秀,央视直播

广东宏远拒绝输球!全力击败山西男篮,新外援CBA首秀,央视直播

体坛瞎白话
2025-11-18 08:22:48
尹锡悦结局已定?心腹全都招了,听到枪毙两个字后,他当场呆住

尹锡悦结局已定?心腹全都招了,听到枪毙两个字后,他当场呆住

夏目历史君
2025-11-14 22:17:31
中国双节棍职业传播者李镇东去世,终年39岁

中国双节棍职业传播者李镇东去世,终年39岁

极目新闻
2025-11-17 21:58:28
最新!河南又一条高速通车

最新!河南又一条高速通车

鲁中晨报
2025-11-18 10:23:24
为何金庸故事渐渐失去市场?本质是“伪君子”意淫,市场下沉后已无需道德面纱

为何金庸故事渐渐失去市场?本质是“伪君子”意淫,市场下沉后已无需道德面纱

齐天候
2025-10-26 12:23:02
太远难诛:数次血虐汉朝使节的罽宾古国

太远难诛:数次血虐汉朝使节的罽宾古国

冷炮历史
2025-10-13 08:30:03
刘銮雄长子移居英国晒近照,两鬓花白身姿健硕,在当地陪子女生活

刘銮雄长子移居英国晒近照,两鬓花白身姿健硕,在当地陪子女生活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11 19:10:19
冲击熊猫杯冠军!U22国足VS乌兹别克斯坦转播平台公布!

冲击熊猫杯冠军!U22国足VS乌兹别克斯坦转播平台公布!

田先生篮球
2025-11-17 15:41:09
是时候说出真相!打越南时损失或超乎想象,从牺牲的名将后代便知

是时候说出真相!打越南时损失或超乎想象,从牺牲的名将后代便知

历史茶坊
2025-11-15 13:10:21
郭某刚案现场走访:郭家三层楼房较为气派,家中办了家装修公司

郭某刚案现场走访:郭家三层楼房较为气派,家中办了家装修公司

生活魔术专家
2025-11-18 09:14:52
中俄联手锁喉,日本慌求美国递武器,中方:敢援日连美一起收拾

中俄联手锁喉,日本慌求美国递武器,中方:敢援日连美一起收拾

阿芒娱乐说
2025-11-18 09:52:38
即刻宣告,若日本军舰再穿越台海,将被视作侵略行径,予以击沉

即刻宣告,若日本军舰再穿越台海,将被视作侵略行径,予以击沉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7 11:13:11
徐增平花1亿美元买航母送祖国,公司破产清算,国家如何对待他?

徐增平花1亿美元买航母送祖国,公司破产清算,国家如何对待他?

南书房
2025-11-15 12:30:09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阿纂看事
2025-11-18 09:07:53
真不能怪祖院长,就曾医生这颜值、这才华和魅力,谁遭的住?

真不能怪祖院长,就曾医生这颜值、这才华和魅力,谁遭的住?

吃瓜局
2025-11-11 16:23:49
2025-11-18 11:03:00
云景侃记 incentive-icons
云景侃记
岁月无情,人有情
3069文章数 12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旅游要闻

见者好运!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迎来“日照金山”最佳观赏季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