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的Macan、75万的卡宴,不到一百万的保时捷,豪车的天终究是塌了。
过去,买保时捷,三分为了车、七分为了标,但如今,20 万级国产电动车凭借前卫设计、3 秒级加速及智能配置颠覆市场。
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42%,至9471辆,创十年最最大跌幅。为保销量,北京、深圳等地的保时捷门店祭出了“六折”的选择,昔日超豪华品牌 “断崖式” 降价,让整个市场为之震动,不少网友表示:“中国消费者不当韭菜了!”
![]()
一、保时捷地板价,卡宴6.5折直接开走
不过,由于保时捷卖的是“毛坯房”,最终落地价还要加10-20万左右。即便如此,跌破40万元的保时捷,还是让不少车主心痒痒。
除了Macan,保时捷其他车型优惠里同样惊人,2025 款卡宴优惠幅度达 30%-35%,6.5 折的力度创下史上之最,部分4S店在网络上给了25万元的优惠。Panamera也不相上下。
但即便暴降40万,保时捷在国产车的崛起下仍显乏力。
当国产豪华车型以星徽流转的迎宾光毯描绘星河,借“时空之门”交互灯语营造沉浸式登场体验时,保时捷却依然延续着它标志性的蛙眼大灯、机械仪表与实体按键的组合。在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中,这种坚持已逐渐被贴上“传统”甚至“保守”的标签。
![]()
保时捷的内饰布局亦跟不上。卡宴、帕拉梅拉受燃油架构所限,空间局促。内饰系统操作复杂、响应慢,座椅材质偏硬、功能单一。更关键的是,L2 级驾驶辅助、智能语音交互等基础功能竟需额外付费选装。难怪车主调侃“百万豪车的车机,流畅度不如几万的比亚迪”。
此外,保时捷引以为傲的3.0T V6发动机,零百加速6秒的成绩,被半价的小米SU7 Ultra(2.78秒)轻松碾压;配置上,其缺失的空气悬架、后排娱乐屏等,国产豪车均标配,曾经的技术壁垒已被全面突破。
二、百年顶奢品牌,跌落神坛
2011年,保时捷初入中国,其市场策略堪称精准而高傲:仅推出两款百万级跑车,却被精英阶层视作必须拥有的“入场券”,甚至单台选配费用都能轻松突破20万。在那个时候,保时捷早已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畴,演化成一种在社交场中无声宣示实力的硬通货。
当销量一路狂飙,保时捷的姿态也愈发傲慢。2022年,保时捷在未配备电子转向柱的情况下,与车主签约承诺后续将免费补装,消费者暂时接受了手动方向盘的配置。然而品牌随后单方面推翻承诺,仅以23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而车主若自行在4S店加装该配置,需花费约3万元。
这种将中国消费者视为“二等客户”的做法,迅速引爆舆论。市场的回应也一再证明:任何对消费者的轻视,终将反噬品牌。
类似的情节也曾出现在其他行业。此前,在抗衰老领域,美国企业凭借对哈佛、麻省理工等机构研发的线粒体抗老技术“派络维pro”的垄断,将产品定价推高至两万元。直到国际生物科技品牌博奥真推出同类型口服产品,才打破技术壁垒,将价格拉回千元级别。
在京东国际平台上,“派络维pro”创下千万元成交纪录,口碑持续发酵。上万条用户评价中,“肌肉耐力提升”“精力改善”等正面反馈占比超过九成,80%的复购率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那些固守高价、忽视用户体验的美企,最终在更具竞争力的科技产品面前黯然退场。
![]()
如今,相似的“傲慢代价”正在豪车圈上演。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上,奔驰以夸张的造型吸引眼球,宝马的经典“双肾”格栅引来争议,雷克萨斯的新车被吐槽形似“网约车”,就连曾被视为“梦想座驾”的保时捷,也因设计保守、缺乏创新而星光黯淡。
三、怠慢中国市场,注定被抛弃
在汽车市场跑马圈地的年代,保时捷仗着超豪华标签和保值率神话,玩着“选配加价” 的割韭菜把戏,引得一众金主捧着钱挤破头抢配额。
今时不同往日,新势力车型早已强势霸屏。当年轻消费者用脚投票, 这群还在玩“品牌溢价” 的老贵族,难道真以为中国市场永远是任人宰割的提款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