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婶那套老房子,必须卖掉!
大表嫂王丽尖利的声音,像一把生锈的锥子,狠狠扎进堂婶陈菊华的心窝里。
78岁的堂婶浑身一颤,浑浊的眼睛里瞬间噙满了泪。
她哆嗦着嘴唇,望向自己的大儿子,我的大表哥张卫国。
张卫国,一个快六十岁的男人,此刻却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低着头,不敢看他母亲的眼睛,只是一个劲地抽着烟。
烟雾缭绕,模糊了他脸上的懦弱与为难。
我坐在一旁,感觉自己像个闯入别人家悲剧的局外人,浑身的血液都往头顶上涌。
这个家,已经不是家了。
它成了一个冰冷的交易所,而我可怜的堂婶,连同她那座承载了一生记忆的老屋,都成了被估价的商品。
这一切,要从三年前说起。
那年,堂叔突发脑溢血,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就走了。
堂婶的世界,塌了。
她一个人守着村里的老屋,整日以泪洗面,人迅速地憔悴下去。
表哥表姐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一致决定,不能让老母亲一个人在村里孤苦伶仃。
大表哥张卫国拍着胸脯说:“我是长子,妈跟我住,天经地义。”
二表哥张卫军在省城工作,他说:“大哥辛苦了,妈的生活费和医药费,我每个月准时打过来。”
嫁在本县的表妹张卫红也红着眼圈说:“我一有空就回来看妈。”
那场面,兄友弟恭,子女孝顺,感动了周围所有的邻居。
大家都说,陈菊华有福气,养了三个好孩子。
堂婶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
她虽然舍不得那座和堂叔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屋,但能去儿子家安享晚年,也是一种慰藉。
她锁上了老屋的门,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跟着大表哥住进了县城。
起初的日子,确实是和和美美的。
大表嫂王丽脸上总是挂着笑,一口一个“妈”,叫得比谁都亲。
堂婶一辈子操劳惯了,闲不住。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菜,变着花样给一家人做饭。
孙子小宝上学,她风雨无阻地接送。
她觉得自己不是来养老的,是来给儿子家帮忙的,心里踏实。
她把自己的退休金、存款,都拿出来贴补家用,从不吝啬。
王丽也乐得清闲,每天打打麻将,逛逛街,逢人就夸自己的婆婆能干。
那段时间,堂婶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她以为,这就是她想要的晚年,这就是她想要的家。
可人心,是会变的。
或者说,伪装,是会累的。
矛盾的种子,其实早就埋下了。
堂婶节俭了一辈子,见不得浪费。
她会把洗菜的水留着冲厕所,会因为一盏灯彻夜亮着而心疼电费。
王丽却觉得这是穷酸气,是上不得台面的老土习惯。
她嘴上不说,但脸上的不屑和白眼,却一次比一次明显。
堂婶喜欢吃清淡的,做菜少油少盐。
可孙子小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无肉不欢,王丽也爱吃重口味的。
饭桌上,王丽开始有意无意地抱怨:“妈,您这菜也太素了,一点油水都没有,怎么吃啊?”
堂婶听了,第二天就多放油,多做肉。
可王丽又会说:“妈,现在猪肉多贵啊,您悠着点,咱们家又不是开矿的。”
堂婶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儿媳妇满意。
她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看人脸色。
真正让这个家彻底失衡的,是孙子小宝的婚事。
小宝大学毕业,谈了个城里的女朋友,女方提出,结婚必须在市里有套房。
县城的房价已经不低,市里的更是天价。
大表哥张卫国只是个普通工人,王丽没有正式工作,家里的积蓄,连个首付的零头都不够。
钱,成了悬在这个家头顶上的一把刀。
从那天起,王丽的脸彻底冷了下来。
她不再喊“妈”,而是用“哎”来代替。
她看堂婶的眼神,不再是嫌弃,而是审视,像是在打量一件可以变现的物品。
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堂婶不再做饭了,因为无论她做什么,都会被挑刺。
她也不再打扫卫生了,因为王丽会跟在后面,用消毒水再拖一遍,嘴里嘟囔着“老人身上味儿大”。
她像个透明人一样,被困在那个小小的次卧里。
她唯一的活动,就是每天站在窗前,朝着老家的方向,一望就是几个小时。
她想她的老屋了。
想那个虽然破旧,但可以让她自由呼吸的地方。
有一天,堂婶对我说:“岚岚,我想回老屋住几天。”
我看着她那双充满渴望又带着一丝恐惧的眼睛,心疼得无以复加。
我开车送她回去。
打开老屋门的那一刻,一股熟悉的、混合着阳光和旧木头味道的空气扑面而来。
堂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一条缺水的鱼,终于回到了水里。
那几天,是她三年来最开心的日子。
她在自己的小院里种上几畦青菜,喂喂邻居家的鸡,和老街坊们坐在门口的石墩上,聊着几十年前的旧事。
她的脸上,重新泛起了红光。
可好景不长,王丽的电话就追了过来。
电话是打给我的,语气很不客气:“林岚,你把妈弄回去是什么意思?她这么大年纪了,一个人在村里出了事谁负责?”
我冷冷地回答:“堂婶想家了,回来住几天。再说,这里有这么多老邻居,比在你们家那个‘鸽子笼’里,有人情味多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王丽的声音变得假惺惺的:“哎呀,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这不是担心妈嘛。小宝的事都火烧眉毛了,我们哪有心思惹妈生气啊。”
她终于提到了正题。
“房子的事,我们实在没办法了。我和你哥商量了,想着……想着能不能把妈在村里那套老房子……”
我没等她说完,就打断了她:“大表嫂,那房子是堂婶的命根子,你们别打它的主意。”
“什么命根子!一个破院子,值几个钱?放着也是发霉,还不如拿出来给孙子办事,这叫物尽其用!”她的声音陡然拔高。
“那也是堂婶的财产,她有权自己处置。”
“她一个老太太她处置什么!她现在吃我的住我的,她的东西不就是我们家的吗?林岚我告诉你,这是我们家的家事,你一个外人少管!”
说完,她“啪”地一声挂了电话。
我握着手机,气得浑身发抖。
我知道,暴风雨要来了。
果然,第二天,大表哥就开着车,把二表哥和表妹都拉回了村里。
一场决定堂婶命运的“家庭审判”,就在老屋的堂屋里,正式开庭。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王丽坐在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像个颐指气使的女主人。
“我再说一遍,这房子,必须卖!”
“卫国,你是家里的老大,你表个态!”她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张卫国。
张卫国掐灭了烟头,抬起那张被生活和懦弱磋磨得毫无光彩的脸,艰难地开口。
“妈……小丽她……她也是为了小宝好。小宝是您亲孙子啊,他结不了婚,您脸上也没光不是?”
他不敢说“卖”,只敢用这种迂回的方式,往自己亲妈的心上捅刀子。
堂婶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
“卫国啊……那是你爸留下的房子啊……我们在这里过了一辈子……我死了,是要和你爸埋在一起的……这房子卖了,我死了都没地方去啊……”
她的哭声充满了绝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血。
二表哥张卫军清了清嗓子,他常年在外面当个小领导,说话总带着一股官腔。
“妈,您先别激动。大哥大嫂也不容易,小宝的事是头等大事。我看这样,房子呢,市场价大概能卖个二十万。这笔钱,先给小宝付首付。”
他顿了顿,看向堂婶,语气仿佛带着恩赐。
“至于您的养老问题,您还住大哥家。我呢,每个月再多给您五百块钱生活费。小妹,你觉得呢?”
他把皮球踢给了唯一的女儿,张卫红。
张卫红早已哭成了泪人,她一边给堂婶擦眼泪,一边抽噎着说:“妈,我……我没钱……我婆家那边……我也做不了主啊……”
她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同情你,但我无能为力。
多么讽刺的一幕。
三个亲生子女,一个逼迫,一个“理性”分析,一个哭泣着推卸责任。
没有一个人,真正站在堂婶的立场上。
他们眼里只有房子,只有钱,只有孙子的婚事,唯独没有这个给了他们生命、养育他们成人的母亲。
王丽见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看吧,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卫军和卫红也是通情达理的。这事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就去找中介!”
“不!我不卖!”
堂婶突然爆发出惊人的力气,她从椅子上站起来,指着王丽,因为愤怒,身体抖得像风中的落叶。
“王丽!我吃你家的,住你家的,我把我的退休金都给你们了!我还不够吗?!”
“你们一个个的,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你爸走得早,我一个人供你们读书,给你们盖房子娶媳'妇!我容易吗我?!”
“现在,你们长大了,有本事了,就回来啃我这把老骨头!你们要我的房子,就是要我的命啊!”
“你们懒!不愿意自己想办法,不愿意吃苦受累,就盯着我这点棺材本!”
“你们的心,都被狗吃了吗?!”
堂婶声嘶力竭地吼着,把积压了三年的委屈、愤怒、失望,全都吼了出来。
整个堂屋里,只剩下她悲怆的控诉。
张卫国和张卫红都低下了头,满脸羞愧。
张卫军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表情尴尬。
只有王丽,脸皮厚得像城墙。
她冷笑一声,站了起来,走到了堂婶面前。
“妈,您说完了吗?”
“说完我跟您算笔账。”
她伸出一根手指:“您来我们家三年,一共是三十六个月。您是没花钱,吃住都是我们的。就算一个月吃住水电,最少算您一千块,不多吧?三年就是三万六。”
她又伸出第二根手指:“您偶尔生病,买个药,去个社区医院,来来回回都是我跑腿。这些钱和精力,算两千,不过分吧?”
“还有,您在我们家,占了一个房间。我们县城现在的房价,一平米一万二,您那间房十平米,就是十二万。我没让您付房租,够意思了吧?”
“里里外外加起来,您欠我们家的,少说也有四五万。您那几瓜两枣的退休金,够干嘛的?”
“现在,我们不是要您的房子,是让您拿房子出来,投资您亲孙子的未来!您亲孙子有出息了,您脸上不也有光吗?以后他还能不孝顺您这个奶奶?”
“您把房子攥在手里,一分钱不值,还会越来越破。您这是思想僵化,是自私!只顾着自己,不为儿孙考虑!”
王丽的这番话,无耻到了极点。
她把“啃老”说得如此理直气壮,把“孝顺”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交易。
堂婶被她气得眼前发黑,一口气没上来,捂着胸口,直直地向后倒去。
“堂婶!”
我一个箭步冲过去,扶住了她。
她的身体冰凉,呼吸急促,脸色惨白。
“快!叫救护车!”我对着还在发愣的张卫国吼道。
医院的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堂婶躺在病床上,挂着吊瓶,总算缓了过来。
医生说,是急火攻心,高血压犯了,幸好送来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病房外,一场新的争吵又开始了。
王丽叉着腰,对着张卫国骂道:“张卫国你看看你!你就是个!你妈都这样了,你连个屁都不敢放!这房子要是不卖,你儿子就得打光棍!你自己看着办!”
张卫国被骂得狗血淋头,只是闷着头抽烟。
张卫军在一旁打着电话,似乎在处理什么“重要”的工作,对这里的争吵充耳不闻。
张卫红则靠在墙上,默默地流泪。
我看着这荒诞的一幕,心里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了。
我走到他们面前,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都别吵了。”
王丽斜着眼看我:“你又想干嘛?还嫌不够乱吗?”
我没有理她,而是径直走到张卫国的面前,盯着他的眼睛。
“大表哥,我问你,你还当堂婶是你妈吗?”
张卫国愣住了,呐呐道:“岚岚,你这是什么话,她当然是我妈。”
“好。”我点点头,又转向张卫军,“二表哥,你还认这个妈吗?”
张卫军皱了皱眉:“林岚,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只想确认一件事,你们到底还当自己是人子,还是已经变成了只认钱的。”我的话很不客气。
“你!”王丽气得跳脚。
我猛地转头,目光如刀,直刺向她。
“王丽,你给我闭嘴!这里没你说话的份!你只是张家的儿媳,不是陈家的主人!”
我的气势镇住了她,她张了张嘴,没敢再出声。
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知道,光靠发泄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必须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和他们对话。
“好,既然你们都承认堂婶是你们的母亲,那我们就来谈谈赡养老人的问题。”
“首先,从法律上讲。”
我拿出手机,调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条款,举到他们面前。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注意,是供养、照料、慰"慰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第十五条,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
“你们做到了哪一条?经济上,你们惦记着她的房产;生活上,你们把她逼得有家不能回;精神上,你们更是把她逼进了医院!你们这不叫赡养,这叫虐待!”
我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张家兄妹三人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其次,我们来谈谈房子。”
我收起手机,目光扫过他们每一个人。
“堂婶的老屋,房产证上写的是谁的名字?”
张卫国小声说:“是我妈和……我爸的。”
“堂叔已经去世,按照《继承法》,堂叔的那一半份额,由堂婶和你们兄妹三人共同继承。也就是说,你们每个人,只拥有这套房子八分之一的产权。而堂婶,拥有八分之五。”
“在堂婶不同意的情况下,你们谁也无权单方面处置这套房产。如果你们敢强行出售,堂婶完全可以去法院告你们,到时候,不仅房子卖不成,你们‘逼迫母亲卖房’的名声,也会传遍整个县城。”
“大表哥,你在厂里好歹是个小组长吧?二表哥,你还是个公职人员吧?表妹,你在婆家不想被人戳脊梁骨吧?为了这点钱,把自己的名声搞臭,值得吗?”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彻底浇醒了他们。
他们不怕道德谴责,但他们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名声。
王丽不甘心地说:“那……那小宝的婚事怎么办?我们上哪弄那么多钱?”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钱的问题。”
我转向张卫军:“二表哥,你刚才说,你愿意每个月多给堂婶五百块钱。我替堂婶谢谢你。但是,比起每个月给五百,你现在更应该做的,是拿出一笔钱,帮你亲侄子一把。”
“你这些年在省城,混得风生水起,不可能连几万块钱都拿不出来吧?大哥为了照顾母亲,留在县城,牺牲了发展的机会。现在他儿子有难,你这个当叔叔的,是不是该出点力?”
我又看向张卫红:“表妹,我知道你困难。但再困难,一两万块钱,咬咬牙,总能凑出来吧?这是你亲侄子,也是你报答大哥大嫂照顾母亲恩情的时候。”
最后,我看着张卫国和王丽。
“大表哥,大表嫂,你们是小宝的父母,主力军当然是你们。你们的积蓄,加上二表哥和表妹凑的,再加上你们夫妻俩去跟亲戚朋友借一点,首付不就差不多了吗?”
“办法总比困难多!你们懒,不愿意学习和努力,只想躺着赚钱!你们不愿意放下面子去借钱,却愿意撕破脸皮来逼自己的母亲!”
“你们想过没有,如果你们今天真的把堂婶的房子卖了,你们得到的是二十万,失去的,却是做人的良心,是子女的孝心,是一个家的根!”
我的话,像一把重锤,一下下敲在他们的心上。
张卫军沉默了,他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张卫红的眼泪流得更凶了,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别的东西。
张卫国抬起头,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病房里躺着的母亲,这个懦弱了一辈子的男人,眼里第一次露出了挣扎和悔恨。
只有王丽,还想说什么,被张卫国一把拉住了。
“别说了!”他低吼道,“岚岚说得对,是我们……是我们混蛋!”
说完,他狠狠地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清脆的响声,回荡在走廊里。
![]()
这场激烈的对峙,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我知道,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王丽那样的女人,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但至少,我为堂婶争取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晚上,我留在医院陪护。
堂婶已经睡着了,但睡得很不安稳,眉头紧紧地锁着,嘴里时不时地念叨着“我的家……我的房子……”
我给她掖好被子,坐在床边,看着窗外县城闪烁的霓虹。
我想起了堂婶白天在老屋里,抚摸着那张老式木床时,脸上露出的那种安心和眷恋。
那座老屋,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住所。
那是她和堂叔爱情的见证,是她抚养三个孩子的战场,是她抵御人生风雨的港湾。
那里有她的青春,她的汗水,她的回忆,她的根。
而子女的家呢?
那是一个她需要小心翼翼、看人脸色、处处陪着小心的“客栈”。
她以为付出所有,就能换来一个温暖的晚年。
她以为血浓于水,就能得到理所当然的尊重和爱护。
可她错了。
在冰冷的现实和人性的自私面前,“孝顺”成了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词。
当她不再能提供价值,甚至成为“累赘”时,她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推开。
子女再孝顺,给的也只是一个“住处”,而不是一个可以让她安放灵魂的“家”。
真正的家,是那个可以让她卸下所有防备,自由自在,有尊严地活着的地方。
那个地方,只能是她自己的房子。
第二天一早,堂婶醒了。
她的精神好了很多,只是眼神里依然带着化不开的忧愁。
她拉着我的手,轻声问:“岚岚,他们……还会要我的房子吗?”
我安慰她:“堂婶,您放心,有我在,谁也别想动您的房子。”
她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点点光。
她沉默了很久,然后,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异常平静的语气说:
“岚岚,我想好了。”
“等我出院,我就回老屋去住。”
“我不住他们家了。”
“我的钱,我自己留着。我的房子,我自己守着。”
“我活一天,那儿就是我的家。我死了,那儿就是我的坟。”
我看着她,看着这个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终于大彻大悟的老人。
她的脸上没有了悲伤,没有了愤怒,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和决绝。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77岁的堂婶陈菊华,开始了她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的“养老”。
这场关于房子的战争,看似暂时平息了。
二表哥张卫军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张五万块钱的银行卡,什么也没说。
表妹张卫红塞给我两千块钱,说是给堂婶买点营养品。
大表哥张卫国,在送我们回村里的路上,一言不发,只是在车开到村口时,低声说了一句:“妈,对不起。”
王丽没有来。
我扶着堂婶,重新打开了老屋的大门。
阳光洒进满是灰尘的堂屋,堂婶站在光影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她说:“还是自己家好啊。”
我以为,故事会在这里画上一个句号。
堂婶守着她的老屋,子女们偶尔回来探望,大家相安无事。
但我太天真了。
我低估了王丽的贪婪和执着,也高估了表哥们的良心和底线。
一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我照例回村里看望堂婶。
刚到村口,就看到几个人围在堂婶家门口,指指点点。
我心里“咯噔”一下,快步走了过去。
只见堂婶家的院墙上,用红色的油漆,赫然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而院门上,还被泼了红色的油漆,像是凝固的血。
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
我推开虚掩的院门,冲了进去。
堂婶正拿着一块湿布,徒劳地擦拭着门上的油漆,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
看到我,她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岚岚……他们……他们不是人啊……”
我不用问也知道,“他们”是谁。
除了王丽,谁能干出这么下作的事情?
她卖不掉房子,就想用这种方式,把堂婶逼走,把老屋的名声搞臭,让它变成一个谁也不敢接手的“凶宅”!
何其歹毒的心肠!
我气得浑身发抖,拿出手机就要报警。
堂婶却拉住了我。
“别……别报警……”她哭着摇头,“家丑不可外扬啊……要是让警察来了,你表哥他们的脸往哪儿搁啊……”
都到这个时候了,她还在为那几个不肖子孙着想!
我心疼得无以复加,抱着她,任由她在我怀里,像个孩子一样,哭得撕心裂肺。
那天晚上,我没有走。
我陪着堂婶,把院墙和门上的油漆,一点一点地清理干净。
我们忙到深夜,月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堂婶突然停下手,看着我,说:“岚岚,婶子求你一件事。”
“婶子,您说。”
“帮我……帮我立个遗嘱吧。”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巨石,砸在我的心上。
“我想好了,我这房子,我这点钱,宁愿捐了,捐给村里,捐给国家,也绝不留给他们!”
“我死了以后,你帮我把这房子卖了,钱,一部分给你,算是我报答你为我做的这一切。剩下的,就以我和你堂叔的名义,修一条路,或者建个学堂,怎么都行。”
“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陈菊华,不是非要靠他们养老!我陈菊华的东西,他们一分也别想得到!”
我看着堂婶在月光下那张布满皱纹却异常坚毅的脸,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婶子,我帮您。”
然而,我们都没想到,王丽的下一步行动,来得更快,也更狠。
立遗嘱的事情,我找了专业的律师朋友,正在悄悄进行。
可就在这个当口,村里突然来了一群人,自称是“城市规划勘测队”的。
他们拿着图纸,在村里到处测量,最后,在堂婶的老屋周围,打下了几个木桩。
村里人议论纷纷,都说这里要拆迁了。
一开始,堂婶还很高兴。
她说:“要是拆迁,分了钱,我就去城里买个小公寓,再也不用看他们脸色了。”
可很快,我们就发现不对劲。
因为那些“勘测队”的人,只测量了堂婶家和周围几户无人居住的破房子,村里其他地方,他们根本没去。
哪有这样“定点”拆迁的?
我心里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我托朋友去县里的规划局打听,得到的消息是,村子所在的区域,未来五年内,根本没有任何拆迁计划。
那这些人,是谁派来的?
答案,不言而喻。
是王丽!
她眼看卖房不成,泼油漆逼人也没用,竟然想出了这么一招“假拆迁”的毒计!
她一定是找了几个社会上的人,冒充勘测队,制造拆迁的假象,目的就是为了骗堂婶签下什么“拆迁协议”!
只要堂婶一签字,拿到的可能只是几万块钱微不足道的“补偿款”,而这套房子,就会被他们以“旧城改造”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弄到手!
到时候,他们再把房子一卖,神不知鬼不觉!
我把我的猜测告诉了堂婶。
堂婶听完,半天没有说话。
她的脸上,已经没有了愤怒和悲伤,只剩下一片死寂的灰白。
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喃喃自语:“心……怎么可以这么黑啊……”
第二天,那伙人又来了。
为首的是个戴金链子的光头,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拆迁补偿协议》,径直走进了堂婶的院子。
“老太太,考虑得怎么样了?跟您说,我们这是政府项目,您这属于支持城市建设,是光荣的!早签字早拿钱,拖下去,可就没这个价了!”光头大咧咧地说道。
我挡在了堂婶面前,冷冷地看着他。
“把你们的单位、工牌,还有县里下发的拆迁红头文件,拿出来我看看。”
光头愣了一下,随即不耐烦地挥挥手:“你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这是内部文件!让你签你就签,哪那么多废话!”
“是吗?”我冷笑一声,“我昨天刚从县规划局回来,他们说,这里未来五年,都没有拆迁计划。我倒想问问,你们是哪个‘内部’的?是地府规划局吗?”
光头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身后的几个小混混,也面面相觑。
“你……你他妈的胡说八道什么!”光头色厉内荏地吼道。
“我胡说?”我拿出手机,按下了录音键,“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到。你们是想跟警察解释一下你们的‘内部文件’,还是现在就滚?”
一听到“报警”,那伙人彻底慌了。
光头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又指了指屋里的堂婶,骂了一句:“算你们狠!老东西,你给我等着!”
说完,带着人,灰溜溜地跑了。
看着他们仓皇逃窜的背影,我长舒了一口气,腿肚子却在不停地打颤。
我知道,我彻底把王丽得罪死了。
这一次的交锋,虽然我们赢了,但堂婶眼里的那一点点光,也彻底熄灭了。
她坐在门槛上,望着远方的天空,久久不语。
过了很久很久,她转过头,看着我,眼神空洞得可怕。
“岚岚,你说,人活着,到底图个什么呢?”
我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是啊,图什么呢?
辛劳一辈子,养大三个孩子,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却换来一场又一场的算计和逼迫。
守着自己的家,想过几天清净日子,却要面对泼油漆、假拆迁这种无休止的骚扰。
血脉亲情,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薄得像一张纸。
从那天起,堂婶的身体,就垮了。
她不再去院子里种菜,也不再出门和邻居聊天。
她每天只是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房梁。
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天。
她不吃不喝,我只好一口一口地喂她喝点米汤。
她的生命,仿佛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地流逝。
我打电话给张家兄妹,告诉他们堂婶病危了。
他们来了。
这一次,王丽也来了。
她看着躺在床上,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堂婶,脸上没有丝毫愧疚,反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掩饰不住的窃喜。
她大概在想,这个的,终于要死了。
她死了,房子就顺理成章是他们的了。
堂婶似乎感觉到了他们的到来。
她缓缓地睁开眼睛,目光从大儿子、二儿子、女儿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王丽的脸上。
她的嘴唇动了动,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我把耳朵凑过去,才听清她在说什么。
她说:“我……恨你们……”
说完这两个字,她的头一歪,眼角滑下最后一滴泪,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堂婶的葬礼,办得很“体面”。
张家兄妹披麻戴孝,哭得惊天动地。
王丽更是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在灵堂前迎来送往,仿佛一个孝顺的儿媳。
只有我知道,这些哭声和眼泪背后,是多么的虚伪和肮脏。
葬礼结束后,律师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了堂婶的遗嘱。
当听到房子和所有财产都捐赠出去,一分钱都不留给他们的时候,王丽当场就炸了。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老太婆疯了!她一定是老糊涂了!这遗嘱是假的!是这个小伪造的!”
她指着我,面目狰狞,像要扑上来把我撕碎。
张家兄妹也全都傻眼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向逆来顺受的母亲,会用这种最决绝的方式,给了他们最后一击。
律师拿出了有公证处盖章的公证文件,以及堂婶立遗嘱时神志清醒的视频录像。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王丽的撒泼打滚,显得那么可笑和无力。
她不甘心,她要去打官司。
可她注定要输。
因为堂婶的遗嘱,在法律上,无懈可击。
故事的最后,堂婶的老屋,被村委会接收。
他们没有卖掉,而是把它改造成了一个“乡村记忆馆”,里面陈列着堂婶和堂叔用过的一些老物件,墙上挂着他们年轻时的黑白照片。
村口那条泥泞的小路,也用堂婶留下的钱,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村里人给它取名叫,“菊华路”。
而张家,因为这场官司,彻底声名狼藉。
张卫国在厂里抬不起头,没多久就办了病退。
张卫军的单位也找他谈话,他的仕途,算是走到了头。
张卫红在婆家,更是被人数落得直不起腰。
至于王丽,她心心念念的、给儿子买婚房的钱,一分也没拿到。
据说,那个城里女朋友,也因此和他儿子分了手。
他们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报应。
可是,堂婶呢?
她用她的死亡,完成了最后的反击,守护了她最后的尊严。
可她想要的,从来都不是这些啊。
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温暖的、有尊严的晚年。
她想要的,不过是子女一句真心的问候,一碗热乎的饭菜。
她想要的,不过是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安安静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么简单,这么卑微的愿望,为什么就那么难呢?
我时常会想起堂婶最后问我的那个问题:“人活着,到底图个什么呢?”
现在,我或许有了一点答案。
人活着,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要为自己,留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
要为自己,留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钱财。
更要为自己,留一份不依附于任何人、不乞求任何人怜悯的尊严。
因为,子女再孝顺,也给不了你想要的家。
能给你家的,从始至终,只有你自己。
而堂婶的故事,还没有完全结束。
就在我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一天深夜,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年轻女孩的声音。
“请问……是林岚女士吗?”
“我是。”
“我……我是张卫国家,小宝的女朋友……不,前女友……我……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关于你堂婶的死……”
女孩的声音在发抖,带着哭腔。
“她……她的死,可能不是一个意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