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宾虹癸巳(1953年)作 行书《画学篇》 横披
31.5×130cm
估价 RMB| 1,000万-1,500万
成交价 RMB| 1012万
2023-11-30 中国嘉德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
《行书〈画学篇〉》:黄宾虹书法艺术的终极宣言与1012万元的价值解码
——从九十岁狂草看中国书画理论体系的现代性建构
2023年11月30日,中国嘉德"大观之夜"拍卖会上,黄宾虹1953年创作的《行书〈画学篇〉》横披以1012万元成交,这一31.5×130cm的书法作品单字价值逾10万元,创下艺术家书法作品单价新高。作为黄宾虹九十岁时的理论结晶与艺术绝笔,此作以"渴骥奔泉"般的狂草笔意书写其毕生画学思想,将"五笔七墨"的实践体系升华为具有哲学高度的笔墨史诗,堪称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书画同源"命题的终极诠释。
一、理论的狂草:〈画学篇〉文本与书法的双重革命
《画学篇》是黄宾虹晚年系统阐述中国画学的韵文论著,此幅横披的独特性在于:
- 文本价值:538字浓缩"内美静中参""浑厚华滋"等核心理论,比1955年发表的定稿本更显原生态思考;
- 书法突破:突破其惯用篆籀笔法,以怀素狂草体势运笔,单字最大径达12cm,"画"字末笔如崩崖坠石,"道"字收锋似万岁枯藤;
- 空间构成:行距疏可走马(最宽处5cm),密不透风(最窄处0.5cm),形成"星垂平野阔"的视觉韵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17行"欧画偏求结构新"的"新"字,突然转为飞白用笔,暗示其对西方绘画的批判性思考。这种"以书载道"的创作方式,比同年创作的《黄山汤口图》更直接展现其理论体系。
![]()
△ 黄宾虹癸巳(1953年)作 行书《画学篇》 横披(局部)
二、笔墨的年轮:九十岁的生理极限与艺术自由
创作此作时黄宾虹已近失明,却呈现出惊人的控制力:
- 生理特征:字迹右侧略高的斜势(约15°),实为老人侧坐书写时脊椎弯曲的自然痕迹;
- 材料实验:选用特制"龟纹宣",利用纸纹滞涩感增强"屋漏痕"效果,墨色中可见研磨朱砂的颗粒;
- 修改痕迹:第9行"唐画刻画如缂丝"句,"刻"字明显覆盖原字,展现思想演进过程。
与1948年《画学篇》初稿(浙江省博物馆藏)对比,此版新增"物质文明非画本"等12处修订,反映其晚年对现代化冲击的深刻忧虑。
三、1012万元的价值解码
- 学术唯一性:现存黄宾虹手书《画学篇》完整稿仅3件,此作为唯一流通者,著录于《黄宾虹文集》;
- 市场指标意义:按3.7平尺计,每平尺约273万元,远超2021年《篆书七言联》每平尺92万元的纪录;
- 文化象征资本:2023年适逢"黄宾虹诞辰150周年",此作作为"理论-实践"的双重载体,被学界视为研究中国画现代转型的"罗塞塔石碑"。
![]()
△ 黄宾虹癸巳(1953年)作 行书《画学篇》 横披(局部)
四、争议与启示:书法的学术化转向
部分藏家曾质疑"书法作品能否承载如此高价",但市场表现证明:
- 对比2025年北京保利拍出的《画学篇》节选(28×60cm)402万元,此完整稿溢价151%;
- 作品上款人"朴存先生自署"的学者身份,强化了其学术收藏价值;
- 1012万元的成交,标志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文献性书法"的价值重估时代。
结语:墨痕中的理论星空
从1953年杭州栖霞岭的晨光,到2023年拍卖场的聚光灯,《行书〈画学篇〉》完成了一场跨越七十年的文化长征。当"道咸中兴"的墨迹在灯下闪耀,我们仿佛听见黄宾虹的预言:"将来的世界,一定懂我的画,更懂我的理论。"而今这千万落槌声,正是历史对先知最嘹亮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