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蚌埠新闻网)
转自:蚌埠新闻网
![]()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记者 尤靖文)第五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即将在蚌埠启幕,这座“创新之城”正以蓬勃的产业活力迎接全球目光。近日,记者走进安徽丰原集团,展示厅内,由秸秆等生物可再生资源制成的纺织品、汽车内饰、建筑材料等产品琳琅满目。
“这些绿色产品的背后是我们二十余年深耕生物制造的技术积淀。”丰原集团相关负责人刘建成指着身上的工装介绍,这件衣服的原料就是农林废弃物,原料经生物发酵后,通过熔融纺丝等工艺制成环保型纤维,具有排湿亲肤、抑菌抗螨等特性。
![]()
![]()
创新是新材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丰原集团的突围之路始于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坚。在发酵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的展板上,一代与二代生物制造技术的对比一目了然:一代技术以玉米、薯类等淀粉质为原料;二代技术则转向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通过酶解和菌种改良,实现了“变废为宝”的跨越。
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要转化为可用的糖,酶解效率是第一道难关。丰原集团历经数十年攻关,将酶解水平提升至90%以上,这一突破让秸秆制糖的经济性成为可能,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丰原集团的第一层生物芯片技术。
![]()
![]()
![]()
![]()
特殊菌种驯化则是另一项关键技术。秸秆酶解产生的混合糖中,五碳糖占比约30%,而自然界中多数菌种无法代谢五碳糖,导致原料利用率大打折扣。丰原集团通过基因编辑、菌种筛选驯化等技术手段,成功培育出可高效代谢五碳糖的专用菌种,实现了秸秆混合糖的全利用,彻底打通了秸秆制糖的产业化路径。“我们的菌种就像‘挑食的能手’,能把秸秆中的糖分‘吃干榨尽’,让每一份原料都发挥价值,这也是丰原集团的第二层生物芯片技术。”刘建成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
“我们以生物基材料为核心,构建了‘农林废弃物 — 秸秆混合糖—乳酸—聚乳酸—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刘建成拿起一款聚乳酸矿泉水瓶介绍,这种材料不含塑化剂,微颗粒可通过人体代谢排出。目前,黄山无极雪饮用水、中国供销总社河北圣道源饮用水等产品已经在试用推广。
“农作物秸秆高价值利用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份责任。”安徽丰原集团执行总裁、丰原生物董事长陈礼平表示,生物制造通过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手段,使生物体大规模的物质加工与转化成为可能其核心要义是以非粮生物质为原料,加工生产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肥料等生物制造产品,减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的使用,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从秸秆到新材料,从实验室到产业链,丰原集团的发展始终紧扣国家战略。眼下,丰原集团构建了聚乳酸、生物基碳酸酯、生物基聚氨酯三大产品平台。蚌埠以丰原集团为链主企业,已形成从农林废弃物收集、秸秆制糖,到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态农业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
“我们将带着集团的核心成果亮相新材料产业大会,与全球同行共商合作、共谋发展。”陈礼平表示,作为蚌埠本土龙头企业,丰原将以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推动生物制造技术迭代升级,为蚌埠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