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能否用人工智能(AI)等现代科技精准阐释中医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体系?近日,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李梢牵头完成的“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药复杂体系理论创新及关键技术示范应用”项目成果,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借鉴中医“取象比类”思想,李梢团队通过研制系列高精度的AI算法,将海量零散的医学数据(如临床表型、基因、靶点、细胞、药物等)转化为可视化网络模型,创立契合中药复杂体系特点的“网络靶标”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破解了长期以来中药复杂体系原理难以阐释的核心难题。
“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的干预效果起到精准导航的作用,既能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又能使中医药深入到微观层面,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科学机理上的支撑。”李梢介绍。
![]()
李梢工作照。
李梢团队基于该技术体系,形成了中药质控研究与临床优势病证精准定位的新模式,目前已应用于中药品种物质辨识与质控提升中;首创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药智能研发UNIQ系统,构建“精准预测-定量解析-实验验证-临床印证”的全链条智能研发闭环,已在金振口服液等中药大品种升级与银翘清热片等新药研发上实现规模化应用。
李梢举例介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团队基于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风湿病的经典验案,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提炼出了核心方剂“清络饮”,并运用自主研发的UNIQ网络靶标智能分析系统,对方剂的组成药物进行精准优化和临床精准定位,研制而成“加味清络颗粒”,其显著疗效获得了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的验证。
“风湿病在中医学里称‘痹证’,冬季是高发季节。类风湿关节炎的现有治疗手段存在缓解率低、副作用明显等局限。目前,加味清络颗粒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顺利完成转化。希望未来通过中医药传承和创新,能帮助更多痹证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
李梢表示,传统经验与AI技术的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路径。利用人工智能解读中医药原理,为解决中医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体系提供了关键路径。“中医药+AI”的探索方兴未艾,这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