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这两年,身边人的就医感受有点复杂。一边是父母那一代步入花甲,健康检查、慢病管理、康复随访接连不断;一边是新闻里,民营医院接连“退场”。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天近7家民营医院关门,半年累计1247家。街坊里有人感叹:“不是说医疗是朝阳么?怎么还扛不住了?”
数据摆在那儿。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过两成,健康需求不降反升。可现实里,公立医院开始合并整合“抱团”,民营医院里有人忙着收缩科室。陕西有家民营医院,连续3个月产科每月不足10个新生儿,最后只能把妇产科停了。生育率下行已不是新闻,2024年总和生育率只有1.07,连医生都无奈:“接诊少到值班都排不满。”
![]()
关键转弯出现在哪?医院的钱从哪儿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过去“以药养医”这套存在已久的传统部件面临革新。按老办法,药品进价上加个比例,医院能留出稳定空间。有人举过例子:常见的降压药,进价8元,患者手里变成十五六元,利润就在这几块钱里“躺着”。
2017年起,药品零加成落地,卖药不再增收。压舱石没了,第二记“重锤”紧接着来——国家组织集中采购,药价直线回落。恩替卡韦,集采前一片约10元,集采后最低0.18元。医生感叹:“是真便宜了,患者负担轻了,可医院的财务核算要重来一遍。”
支付端也换了逻辑。医保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像阑尾炎手术,8000元打包,超出部分医院自担。过去那种“小病开贵药、常见病开多药”的粗放做法,被制度卡住了。2025年倒闭的民营医院里,有45%把医保支付改革列为重要诱因。某民营院长把账本往桌上一放:“以前多开检查还能补点洞,现在超支就是医院自己扛。”
![]()
陷入困境的,往往还有“盲目扩张”的后遗症。2019—2024年,全国医院从3.4万家涨到3.9万家,民营占比从63%上到68%。不少新机构只看“规模”,不看“需求”。浙江某县级民营医院一次性投入2亿元建新院,配了300张床,结果每天住院不足50人。财务同事叹气:“光人力和运维每月就80多万。”资金链一紧,就很难喘气。
口碑也在消耗。江苏某民营医院把普通炎症说成“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花了2万多元做治疗,事后越想越不对劲。这样的个案,一次就能把大家多年的信任拉回原点。临床力量也跟不上节奏。全国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在民营执业的,仅12%。好医生稀缺,服务难以稳定,形成了“患者不来—收入下滑—人才更难留”的循环。
![]()
别急着下定论,这并不等于行业走向低谷。更像一次“拆楼重建”。公立医院的整合就是典型案例。2025年4月,洛阳把当地第一人民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整合重组。心血管科、眼科合并后,疑难病症治愈率提升了23%。检验科、手术室等资源共享,设备使用率从62%一下子拉到88%。这类尝试,已经获得权威认可的改革方向——把有限资源拧成一股绳,减少内耗,让医生把时间还给患者。
我在采访里问过一位科主任,他说:“把两个团队放在一起,科间会有良性对照,诊疗方案更规范。病人排队时间短了,复诊流转更快。”这不是“面子工程”,是把效率做实。
![]()
大家最关心的,是我兜里的钱会不会更不经花。我的判断是:不会更高,反而更实在。短期看,个别地方可能出现“小医院关了、路更远了”的不便。中长期看,费用在下降的链条已经成形。
— 集采范围持续扩展,覆盖343种药品、95种耗材,累计为患者节省超4000亿元。价格不是“砍价式便宜”,而是把虚高挤掉。
![]()
— 医保按病种付费,把“多做多收”的激励改成“做精做准”。过度医疗空间被压缩,花出去的每一笔更透明。
— 公立整合把“重复建设、闲置设备”收束起来。同样一次检查,等待更短、周转更快,隐形成本在减少。
一句话概括:看病的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追求“白菜价”的幻觉,更看重“公平、透明、合理”的落地。
![]()
这场“寒冬”更像一轮体检。体检会扎针,会疼,但值。淘汰的不是医疗本身,而是靠价格差、信息差维持的旧路径。留下来的,会是把临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团队。对民营医院来说,出路在哪?我的建议很朴素:把科室做专,把质量做硬,把医保规则吃透,把医生团队稳住。别再一味上床位、买大设备,先把诊疗做成熟,口碑自然会回流。
有几点提醒,也想说给每位读者听:
![]()
— 看药价,多看集采目录,别被“包装词”带节奏。
— 做检查,问一句“是否纳入打包”,“超出部分谁承担”。
— 就医选择,别怕对比,多看质控与科室口碑。
写到这,我也想听听你。你身边的医院有合并吗?看病费用有没有更清楚了?有没有遇到被“过度检查”的困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与判断。你的一个留言,可能就是下一篇调查线索。让更多真实的声音,推进这场正在进行的革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