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一份白宫内部备忘录被英国《金融时报》曝光,其内容直指阿里巴巴“为中国发起的网络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将其与国家级“对美行动”挂钩。这份文件成为华盛顿再次出手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指控模板”。
中方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阿里官方迅速否认,称相关指控完全错误,是针对公司的恶意舆论操作;中国驻美使馆也公开表态,严厉批驳美方借所谓内部备忘录抹黑中国企业、将正常经贸和科技合作政治化。
这一轮打压来得突然,却毫无征兆。美国既未公布所谓“证据链”,反而借媒体舆论放风制造“技术威胁”的政治氛围。事件引发中外科技界广泛质疑:一个被全球开发者广泛使用的AI模型平台,何时成为“国家级攻击工具”的帮凶?
这场舆论战更像是早有预谋的技术围堵,而非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
如果将这次事件与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一系列封杀结合起来看,阿里这次并不是“被误伤”,而是美国精确选中的“目标样本”。
![]()
“国家安全”名义下的舆论构陷模板
华为之后,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逐渐从硬件扩展到算法、从设备端延伸到代码层,而AI平台的生态掌控权正成为博弈核心。白宫所谓“国家安全风险”的指控,本质是将一切技术潜能归类为“潜在威胁”,将中国企业打造成威胁美国秩序的“预设罪人”。
逻辑并不复杂:只要你拥有影响力,哪怕技术本身完全开源、完全中立,都可能被描绘为“可用于威胁美国”的工具。从TikTok到华为再到阿里,打压路径几乎一致——先经由匿名信源或“泄露文件”在媒体放风,舆论预热后再借国家安全名义启动政治审查或立法围堵。
这种打压并不关注事实,而是制造恐慌。这份备忘录曝光的时间,正好落在“千问”系列在开源社区多次登上榜首、被大量衍生模型采用之后。
显然,技术上的领先已被视为美国必须干预的“政治风险”。
背后还有更系统的逻辑:美国正逐步将AI从产业竞争上升为地缘控制工具,而打击中国企业,就是在“清洗赛道”。
美国为谁焦虑?
若单看榜单,或许很难理解美国为何如此反应强烈。但真实的数据远比情绪更具震撼力。
根据 Hugging Face 的 Open LLM Leaderboard 以及多家技术机构在 2025 年初的统计,“千问”系列一度占据榜首,前十名开源模型中有多款是在千问权重基础上二次开发。这意味着,中国主导的模型在全球开发者生态中的存在感已经从“参与者”提升到重要底座。
以“Qwen1.5-110B”为例,公开评测显示,它在多项通用和推理基准上的表现已经可以和 LLaMA 3 等主流开源大模型同场竞争,在多语言和长上下文任务上表现突出。更关键的是,阿里对千问系列开放了模型权重和推理接口,方便开发者在国际平台上调用和二次开发,但完整训练语料目前并未全面公开。
这并不是“内循环的胜利”,而是全球范围的主导力跃升。千问不是自说自话地“喊强”,而是用开源生态中最硬核的指标和最广泛的开发支持,直接改写了全球大模型的座次表。
这才是美国焦虑的源头。不是中国AI有没有超越,而是中国AI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国际话语权——不仅定义模型结构,还主导开发范式。
硅谷封口与白宫出手,是巧合吗?
就在阿里“千问”模型不断登顶的同时,硅谷巨头们却在做着另一件事:封口。
与千问等开源路线相比,OpenAI 长期采取封闭式策略,不公开 GPT 系列的模型权重和训练数据;Meta 虽然释放了 LLaMA 3 的权重,但在许可证条款上设置了较多商业使用限制,被不少开源组织认定为“开放权重而非真正开源”。在开放程度上,美方主流公司明显更谨慎。
在政策层面,美国此前的 14110 号人工智能行政令以及随后出台的国家安全备忘录,已经把“防范对手利用 AI”写入国家安全议程;2025 年公布的《美国 AI 行动计划》则要求情报和安全部门重点跟踪“外国前沿 AI 项目”的动向,评估这些系统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整体方向很清楚:一方面放宽本土企业管制,另一方面把对手的大模型统一打包进“安全审查”的视野。
这一切发生得过于密集。从企业封锁、舆论控场再到白宫出招,围绕AI的博弈从未像现在这样具有政治组织感。美国不是在担心被“攻击”,而是担心主导权旁落。
阿里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代表着中国在开源赛道的最高突破,是硅谷内部“最不好管”的变量。打击阿里,其实是打击一整套可能绕开美方控制、面向全球重新分配AI技术权力的生态逻辑。
技术即地缘
这次白宫的“定点狙击”,不仅是一场技术争端,更是一次关于未来主导权的公开表态。阿里被贴上“国家行为参与者”标签,标志着开源AI已不再被美国视为技术交流平台,而是被武器化、政治化的战略节点。
从华为芯片到阿里大模型,美国的打压重心逐步转向那些能够“定义生态”的中国平台。而这正是中方需要重拳反击、保持主动的关键时刻。
中方应强化对开源生态的制度支撑,鼓励国内外开发者深度参与千问模型迭代,构建去美化、去依赖的国际开发网络;同时,加快数据治理和算力输出机制的建设,在技术以外构筑规则壁垒。
更重要的是,不应再容忍美国借“国家安全”之名操弄话语。凡是恶意污蔑中企的攻击言论,都必须以外交抗议、法律追责、经济反制作回应,防止打压逻辑不断升级蔓延。
当AI成为国家能力的一部分,每一个参数、每一套权重,都是国家利益的延伸。在这条赛道上,技术已经不是中立变量,而是决定话语权的权力工具。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方必须让世界看清:中国的AI,不是可随意封杀的对象,而是主导下一个时代格局的力量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