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11月10日,德清县求是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成功举办第八期班主任主题培训。本次活动聚焦“班级小组建设”,特邀周委利老师进行专题分享。
![]()
牛春南主任在开场讲话中强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班级小组建设是营造优良班风学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举措。他指出,科学的小组架构与运作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鼓励全体班主任深入思考,积极实践。
随后,周委利老师结合多年带班经验,围绕小组建设的五大核心环节,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享。
明晰作用
阐述小组组建的意义与价值
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小组组建在班级管理中的多重作用。她指出,有效的小组建制不仅能打破传统班级管理的部分壁垒,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更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助研讨、纪律上的相互督促、活动中的协同参与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共鸣,最终实现“1+1>2”的育人效果,为班级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规范流程
详解小组的组建过程
在“小组的组建过程”环节,周老师分享了其“结构均衡、优势互补、动态协调”的组建原则。她详细介绍了如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基础、能力特长、性格特点、性别比例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同时,她也强调了小组长选拔与培养的重要性,分享了如何通过明确职责、定期培训等方式,赋能小组长,使其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和小组运行的核心引擎。
务实操作
探讨小组建设的试试策略
关于“小组建设的实施”,周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实操案例。她从小组文化建设(如组名、组训、组规的制定)、日常运行机制(如课堂讨论、作业收缴、卫生值日)、到学习研讨活动的组织等方面,逐一讲解了如何引导各小组有效运转。她特别提到,班主任在此过程中需扮演好“引导者”“协调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适时介入,保障小组活动始终围绕班级目标健康发展。
激励导向
强调小组的奖惩落实
“小组的奖惩落实”是维持小组活力的关键。周老师介绍了其班级采用的以鼓励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与激励体系。该体系涵盖学业成绩、纪律表现、活动参与、进步幅度等多个维度,通过积分累计、定期评比、“明星小组”展示等方式,激发各小组的竞争意识与荣誉感。同时,她也谈及了对于暂时落后小组的帮助与引导策略,强调奖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非简单区分。
反思提升
关注小组的优化与问题调适
最后,周老师就“小组的优化(问题)”分享了她的经验。她坦言,小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如组内发展不均衡、个别成员参与度低、小组间差异拉大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她主张建立定期反馈机制,通过小组例会、班干部协调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灵活进行调整,如微调组员、重新定位角色、加强个别指导等,实现小组构成的动态优化和运行效能的持续提升。
周老师的分享为高二班主任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清晰的行动路线图。在互动环节,与会班主任们踊跃提问,就自己在小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周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班主任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高二年级班主任对班级小组建设的系统认知与实践能力。相信随着这些理念与方法在各自班级中的落地与应用,必将进一步激发班级活力,优化班级管理质效,推动高二年级班级建设和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