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青年艺术家棠玥寕以其独特的跨界实践,为中国古典文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芭蕾舞者、作家、诗人、编剧与制片人的多重身份,她近年创作的诗词音乐短剧系列,通过音乐、戏剧与诗词的深度融合,为观众构建了一场场沉浸式的东方美学体验。
![]()
从舞台到文坛:跨界艺术的基因传承
棠玥寕的创作轨迹始终贯穿“舞韵入墨”的哲思。自幼习芭蕾的她,曾获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其“身轻似燕”的舞姿成为艺术表达的底色。2025年出版的《棠玥寕诗词集》标志其从小说向古典诗词的转型,书中收录的《木兰花·遣怀》《一剪梅·落尽嫣香满院秋》等作品,已显露出诗词与音乐结合的雏形。她坦言:“舞蹈的肢体语言与诗词的意象共鸣,让我找到了跨越时空的创作密码。”
![]()
诗词音乐短剧:古典意象的现代表达
棠玥寕的短剧系列以经典词牌为框架,融入人声演唱与剧情演绎,形成“听觉-视觉-情感”的三维叙事。代表作《木兰花·遣怀》以“西风”“孤光”等意象,抒写时光流逝的孤寂;《浣溪沙·思怀》通过"鲲弦""红雨""玉枕"等意象,勾勒出孤寂怀旧的意境,抒发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时光流逝的怅惘;《钗头凤·玉山远》借“玉山远”“蓝桥断”构建古典悲剧意境;《长相思·倚金风》则通过“蟾光满碧空”的视觉化处理,强化离别相思的缠绵。监制许泽禹评价:“她的作品像一首流动的诗,既有宋词的凝练,又有现代戏剧的张力。”
![]()
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古典艺术的当代路径
棠玥寕的创作不仅停留于形式创新,更致力于挖掘古典精神的当代价值。在《鹧鸪天·遣思怀》中,她以“银缸照雪”的意象隐喻记忆的永恒,而《一剪梅·落尽嫣香满院秋》则通过“团扇”“锦字”等典故的化用,探讨物是人非的哲思。
![]()
未来展望:构建东方美学新生态
目前,棠玥寕的短剧系列已通过视频号、B站、网易新闻等平台传播,她透露,2026年将推出长剧,并尝试与非遗技艺结合,打造“诗词+舞蹈+非遗”的复合型艺术项目。正如她所言:“古典不是博物馆的陈列,而是活在当下的呼吸。”
![]()
棠玥寕的诗词音乐短剧,是东方美学的一次勇敢实验。她以舞者的身体感知诗词的韵律,以作家的笔触重构古典的意境,更以跨界者的视野,为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在“国潮”复兴的今天,她的实践或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