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教书教了三十年,粉笔灰沾了半辈子,最近在办公室听见年轻老师讨论“AI赋能公开课”,说可以让李白开口说话,让老师少讲几句,他听了心里一愣,想着给李白打视频电话这件事,觉得那画面太奇怪,实在没法接受。
![]()
这几年教育圈里的新词换得比手机还快,前年大家谈的是大单元教学,去年流行双师课堂,今年全都在说AI赋能,老李刚搞懂一个说法,下一个就冒出来了,他索性不再跟着追,只管握好手里的粉笔,把课讲明白,让学生练扎实,能听懂学会,这才是真本事。
![]()
有人提出教育需要创新,技术能提高效率,老李并不反对使用电脑,但他讨厌那些把简单事情说得复杂的说法,魏书生曾经说过,基础教育不要搞太多折腾,别把简单变成复杂,这句话老李一直记在心里,课堂不是表演的舞台,不需要天天更换新花样。
![]()
像老李这样的老师,全国有很多位,年纪大点的老师,对新技术的掌握跟不上节奏,学校里推行智慧教育示范区,AI备课和AI评课都上线了,但没有人强迫老师必须使用这些工具,教研组更关注创新指标,大家都不太在意学生到底学会了没有。
![]()
人工智能确实能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动批改作业、生成教学方案、模拟李白进行对话,但是它没法代替老师去回应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也处理不了课堂上那些情绪变化,老师真正应该做的,是设计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被机器取代,可惜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怎样做好“学习设计师”的培训。
![]()
有些地方搞那种内部竞争式的创新,用了一堆专业词汇,实际上没解决真正的问题,医疗服务和政府事务也这样,名字取得越花哨,效果反而越不好,学生需要的是稳定的学习节奏,不是天天换新花样,老师需要的是实际支持,不是额外压力。
老李还在用他的粉笔,他不拒绝新技术,只是不想被那些术语束缚住,教育的根本还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就算AI再厉害,也代替不了老师站在讲台上给人的那种感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