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气温已降至零下18℃。在严寒中,兴储世纪项目经理赵鹏紧盯着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充放电数据,露出欣慰的笑容:“电能消耗平稳上升,说明牧民们正在陆续搬进新居,用电需求持续增长。今年,大家能过个暖和的冬天。”
![]()
他口中的项目,是兴储世纪在仲巴县琼果乡建设的离网型微电网示范项目。今年6月,团队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上,首次采用“光伏+钠离子储能”技术建成微电网,为康琼村、东玛村500多位牧民带来稳定电力。如今,项目正经历建成后的首个寒冬考验。
在西藏高寒地区,大电网难以全覆盖,牧民长期依赖小功率太阳能设备满足基本用电。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使用电暖器、电炊具等大功率电器成为新刚需。
![]()
团队实地调研后,为康琼村和东玛村定制了两套离网微电网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康琼村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钠离子储能系统,这也是该技术首次在如此高海拔、极低温环境中投入实践。可以说,微电网正在助力牧区用电升级。
不过,在此之前,团队面临着三大技术难题。极端环境对电池性能构成严峻挑战。“普通电池在零下几十度时,电解液会像冻住的机油,无法释放电量。高海拔低气压还可能导致电池‘鼓胀’。”兴储世纪钠电研究院院长苏恒介绍,“为此,研发团队打造了三大技术法宝,一个是低温电解液,使电池在-40℃环境下仍能释放近90%电量,如同穿上‘自热内衣’; 另一个是负压激光焊接技术,预设电池内部低压,抵御‘高原反应’。还有导电网络修复技术,延长电池寿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15年以上。”
![]()
项目运行数月以来,钠电储能系统数据平稳,表现优于同期建设的锂电系统。赵鹏表示:“钠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优异性能得到验证,整体超出预期。”此次项目成功,标志着钠电储能已具备在极端环境稳定运行的能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技术攻关与产品创新,让绿色能源在高原风雪中扎根,为更多牧民家庭带去光明与温暖。”苏恒说。
![]()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