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战区》杂志发了篇文章,专栏作家托马斯·纽迪克拿着大连船厂的施工现场照片分析,说中国正在造的004型航母,十有八九是核动力的。这消息一出来,先别急着看中美网友的反应,最有意思的是俄罗斯那边——俄军事网站Topwar立马转了这篇报道,结果评论区里的俄军迷直接炸了锅,不是来讨论技术的,反倒对着中美两国阴阳怪气开了。
![]()
有个俄军迷说得特别直接,说中国和美国在军事战略上早就落后了,把钱砸在航母、驱逐舰上纯属白费功夫,还说未来战场是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机的天下,海军压根没必要存在,反正离不开基地。更离谱的是另一条留言,说现在航母的意义跟零差不多,有了高超音速武器,这些大家伙就是活靶子,核动力装置更坑,被炸了破坏力还得翻倍。
说真的,这些话听着就一股子酸味飘过来,根本不是什么军事战略探讨,纯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在作祟。说白了,就是中国航母发展得太快,把曾经的“老大哥”给比下去了,人家脸上挂不住,只能靠嘴硬来自我安慰。
倒退二三十年,这话要是从俄罗斯人口里说出来,咱们还真得掂量掂量。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连航母的门都没摸着,后来买的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还是苏联没完工的半成品,拉回来的时候船壳子都锈得不成样。那时候的俄罗斯,就算经济再窘迫,手里握着“库兹涅佐夫”号,在航母领域就能稳稳当当地当咱们的“老师”,毕竟那是正儿八经在役的航母,咱们只能远远看着羡慕。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得这么快。短短二三十年,咱们从改造辽宁舰练手,到自主造山东舰,再到搞出电磁弹射的福建舰,手里攥着三艘航母不说,现在004都要奔着核动力去了,马上就要跟上美国的步伐。反观俄罗斯,他们唯一的宝贝疙瘩“库兹涅佐夫”号,2017年进了船坞维修,就彻底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越修问题越多,先是被船坞的起重机砸出个大洞,后来又着了火,现在往船坞里一趴就是好几年,连出海的影子都看不到,退役报废的消息传了一遍又一遍。
![]()
一边是咱们的航母事业高歌猛进,核动力的门槛都要跨过去了;一边是俄罗斯的老航母修得稀烂,连艘能用的都拿不出来。这种天上地下的反差,换谁心里都得别扭,但正常人顶多是羡慕或者感慨,俄军迷却直接玩起了“双重标准”,扯着嗓子喊“航母无用”,这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要知道俄罗斯人对航母的态度,从来都是看人下菜碟。想当年苏联多威风,先后造了4代9艘航母,从莫斯科级到基辅级,再到库兹涅佐夫级,甚至核动力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都开工了。那时候的苏联海军,靠着这些航母在四大洋跟北约叫板,军迷们把航母当成大国的脸面,天天吹得天花乱坠,怎么没见有人说“航母无用”?要是现在俄罗斯能把“库兹涅佐夫”号修好,甚至能造艘新航母,这些军迷保准换一副嘴脸,早就开始喊“重振苏联海军雄风”了。
可现实就是这么打脸。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造船工业一路下坡,别说造航母了,连咱们052D级别的驱逐舰都造不出来,只能捣鼓些千吨级的小型导弹舰凑数。手里没家伙事儿,心气儿却没降下来,这种力不从心的憋屈,最后就变成了对中美航母的阴阳怪气——我没有的东西,那它一定是没用的。
从军事上说,这些俄军迷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机是厉害,但跟航母根本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搭档。航母是啥?是移动的海上基地,能带着舰载机跑到远海去,给舰队撑起名副其实的空中保护伞,把制海权和制空权牢牢抓在手里。这玩意儿是高超音速武器能比的?导弹能打出去,但打完了谁来控制这片海域?没人控制,打赢了也白搭。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拿高超音速武器说事儿,可真要比这个,俄罗斯也没占到啥便宜,反倒被咱们甩在了后面。自己的短板不去补,反倒盯着别人的长处说风凉话,这逻辑简直离谱。
![]()
说到底,这些俄军迷的破防和阴阳怪气,本质上是对本国海军衰落的无奈,还有对中国快速崛起的复杂心态。曾经的航母大国,现在连一艘老航母都修不好;当年需要摸着他们的经验过河的“学生”,如今就要迈进核动力航母俱乐部了。这种落差带来的心理冲击,确实够大的,也难怪他们会这么失态。
但话又说回来,承认别人进步不丢人,靠着嘴硬自欺欺人才真丢人。咱们的航母越造越好,不是为了跟谁比,而是为了守护自己的海疆。俄罗斯要是真羡慕,不如好好琢磨怎么把自己的工业搞上去,而不是在评论区里说些没用的风凉话——毕竟,真本事不是靠吐槽来的,是靠一锤子一锤子造出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